养殖基地。
红网凤凰县分站7月8日讯(通讯员 田景明 熊文宙)6月18日,凤凰县新场镇大岔村“凤凰翔龙生态家园”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凤凰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示范(服务)基地”。合作社创办人叫龙四景,因养青蛙,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蛙王”,来到“蛙王”龙四景青蛙养殖基地,打眼望去,面前的100多亩田地,全被白纱网罩隔成一个个小方块,里面沟渠通畅、井然有序。网里,传出阵阵蛙声。
“前几年到重庆,看到当地餐馆卖青蛙肉生意好得很,老板相当赚钱,再加上从小到大一路以来都喜欢小动物,特别是青蛙,你听,我的手机铃声都是蛙鸣。”龙四景谈起自已养青蛙的初终,打趣地说。
他本是一名电工,一年收入10万多元。可在机缘的巧合下,返乡办起了“凤凰翔龙生态家园”农场,搞起了青蛙养殖,“我是凤凰第一个人工养青蛙的人,在大岔大伙都喊我作蛙王”,说到这,龙四景裂开大嘴憨厚地笑了笑。
说起养青蛙,还得从2011年说起,那一年,龙四景和几个做电工的好友,丢下手头活计,邀约一起跑到重庆去走玩,到了当地以后,哥几个不看美景,却满大街去转美食,转着转着,看见一家餐馆闹热得很,食客非常多,餐馆炒菜大师傅忙得满头大汗,还招呼不过来,锅里飘出来的味道喷香喷香,寻着味儿,直奔那店,只见里面食客爆满,龙四景等好不容易拣了个空桌,点菜吃饭,才知道这家店子的主打名菜是麻辣青蛙火锅、麻辣青蛙干锅等,饭毕结账,哥几个共点了三斤青蛙,每斤108元,加上其它配菜共花了500多元,青蛙这么贵,龙四景暗自吃惊,他多了一个心眼,数了一下餐馆饭桌,除了楼上,共摆有20多张桌子,基本上客人都是满的,一张桌子一天接待5拔食客,平均每桌一次消费按300元算,该店光楼下一天营业额就可达到30000多元,除去其它成本开支,按20%纯利计算,老板一天就可赚6000多元,一个月就是18万多元。
“青蛙这么贵,大家这么爱吃蛙肉,为什么自已不养青蛙卖钱?”回来后,龙四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自已办一个青蛙养殖场,养青蛙需要技术怎么办,他首先跑到县畜牧水产局去请教,技术人员说,别看坡上和田里到处都是青蛙,你要真正的去养殖,还是有点风险,叫他去县科特办了解一下,因为那里有个科技扶贫特派专家团,专家团成员由省、州、县顶级技术员组成,他们不但是种养殖方面的技术大拿,而且手里掌握的信息量大,“问一下他们,再搞,还是稳当点!”技术员建议道。当天下午,龙四景就走到县科特办请教,科特办推荐养殖专家丁甫林给他讲解一些养殖青蛙的技术和有关这方面信息,最后,丁甫林就介绍他先到湖南益阳某养殖基地去学习青蛙养殖技术,丁甫林说他认识那个老板,并给龙四景开具了介绍信。
怀揣介绍信,龙四景独自一人到益阳考察学习青蛙养殖技术,学成归来后,2012年1月,龙四景投资20多万元,在新场镇大岔村流转稻田20亩,按技术要求建成养殖场地后,3月从益阳采购来一批石斑蛙种蛙、中蛙、蝌蚪,成立了凤凰翔龙生态青蛙养殖合作社,开始了青蛙养殖。
龙四景虽然先前是电工,接触的都是老虎钳、电线、变压器等,养蛙是外行,但他勤奋好学,肯钻研,并在丁甫林的指导下,注重从网络上搜集青蛙养殖技术,还在有关专业论文知识库中查阅文献。他白天干活,晚上潜心研究,半夜还要起床观察青蛙的栖息习惯,严格按照养殖技术流程,适时对蛙池进行消毒、打药,根据青蛙进食习性,投食、喂食。
“每个养殖环节都要掌握扎实,不断思考和总结清楚。”龙四景结合到外地学习的技术和自已养殖的经验,在丁甫林的技术帮扶下,逐渐掌握了石斑蛙的习性,根据本地气候和自然环境,配制了青蛙不同的饵料,攻克了养殖技术难关,使基地内人工养殖的青蛙健康成长。
“石斑蛙从春季蝌蚪长到商品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一般到秋季就可以出售了。”龙四景说。
2012年秋季,龙四景繁育种蛙800多对,繁育蝌蚪90多万尾,有幼蛙40多万只,出售商品蛙200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达46元,创产值92万元,除去引种、人工等成本开支,当年获纯利30万元。龙四景养殖青蛙创业成功的故事,经过政府宣传,县内很多有意愿创业的青年纷纷前来考察取经,他把自已的养殖技术和经验都无偿传授给他们,结果大部分都获得了成功,如凤凰麻冲乡龙友文、新场乡田儒俊等。
2016年,龙四景又投入50万元,建成100个养蛙池,基地扩大到60亩,繁育蝌蚪近亿尾,幼蛙2500万只。正当养殖顺风顺水的时候,不料天有不测风去,当年7月25日,凤凰遭遇到了百年未遇的大洪灾,把养殖场冲的一干二净,损失近百万元。
“洪灾不仅冲毁了我的养殖场,而且把我这几年赚的钱也冲的一干二净。”龙四景说,几十万元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家人都劝他放弃,可龙四景觉得要是放弃了,才是什么都没有了。“有一件事,是让我坚持下来的原因。”原来洪灾过后,凤凰县大力实施大宗粮油改造工程,项目修渠、改地、改水,龙四景流转的田地变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旱和涝的问题都解决了。龙四景又筹集资金90万元,还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20亩,经过精心打理,到2018年底,基地创产值200多元,获纯利123万元,还清了债务,还略有赢余,2019年,他又投资50多万元,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50多亩。“今年预计能出售商品蛙10万公斤,产值400多万元,纯利近300万元。”龙四景说。
随后,笔者与龙四景穿上工作服,跟着他来到养殖场内,看到有很多男男女女在基地内忙活着,“他们都是本村或邻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四景说,“我每天每人开他们70元工资,按日算,只要愿意到这里干活,一年最少收入25000元,养殖场一天还管两顿饭,今年他们全部能脱贫。”
“龙老板心好,帮助了我全家”阿拉营镇新岩村贫困户杨八爱,全家四口人,大女儿有精神病、小女儿在读书,加上她家丈夫原来到外地打工闪坏了腰,落下残疾做不得重功夫,找不到钱,屋里时常揭不开锅,小女儿也差点失学。龙四景就动员她们把家里5亩稻田流转到养殖基地作为股份,又安排她两口子到基地打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两人每月工资合计4000元,加上年底租金和分红,年收入达到50000元,全家因此脱了贫。“都是打望龙老板,日子越过越好”杨八爱很高兴。
新场镇大岔村55岁贫困户谭喜莲,前几年在渐江打工,因年龄大了,找不到工作,无奈回家,失去了收入来源,全家又返了贫,龙四景了解情况后,叫她来养殖基地务工,每月工资收入2100元,一年下来近30000元,全家也因此脱了贫。“在屋门口做事,可以照顾到家里老的小的,不仅收入可以,大家在一起还很开心”谭喜莲很满意。
龙四景通过养殖青蛙,不仅成就了自已创业梦想,成为了凤凰小有名气的“蛙王”,还致富不忘乡亲,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吸纳贫困户务工等帮扶措施,使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了贫,受益贫困人口425人。翔龙生态青蛙养殖合作社也被评为凤凰县创新创业示范带动就业基地。同时,据随行的省派专家卜范文介绍,凤凰翔龙是目前湖南省最大的青蛙养殖基地。
谈到下一步打算,龙四景说:首先重点打造翔龙生态家园品牌,目标是满足消费者餐桌需求。同时,计划再流转600亩土地,发展林下土鸡生态养殖,再解决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鼓励能人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进步,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从龙四景的青蛙养殖故事里,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新时代创业达人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更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创新思维、紧跟市场的全局意识。我想,这也正是龙四景能够成功的关键,乡村大有作为,让我们期望更多的创业能人,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来。
来源:县委组织部
作者:田景明 熊文宙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