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尔山镇夯卡村村支书麻金革,2005年当选湖南省劳动模范,他不忘初心,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用自己的实践和行动勇做脱贫致富领头羊,用责任和担当构起了夯卡村的脱贫致富梦。
“夯卡”,在苗语里意为美丽的峡谷,该村位于素有凤凰县“西伯利亚”之称的腊尔山地区腹地,海拔800多米,距县城38公里,交通信息闭塞,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和地质安全隐患,基础设施落后,土坯危房多,上学就医等公共服务难以延伸,是凤凰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以前,村民交通、饮水都是大问题,哪有啥产业哦!特别是居住在雷公潭上下寨的村民,只能靠山沟沟里的几亩薄田过日子。”回忆过往,村支书麻金革的话里透着酸楚和无奈,“在山上有地的,还要先过寨子门口的乌巢河,再爬‘天梯’翻山后才能种上庄稼,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腊尔山片区是湘西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夯卡村则是腊尔山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种类最多、贫困面积最广的行政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107人,其中建档立卡平困户102户426人,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400元,贫困发生率达38.5%,是脱贫攻坚典型的“硬骨头”。
麻金坤是夯卡村村民,也是麻金革的哥哥,他早年间从雷公潭掉下悬崖落下了残疾,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麻金坤家的两个孩子也都在八九岁时死在了看病的路上。在这个贫穷的山村,除了山就是山,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但是这里的水土却养不活这里的人们。
为了改变夯卡村百姓的艰苦生活面貌,麻金革凭着自身不服输、肯专研、肯想事的韧劲,一心带动全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从1991年烧炭买养算起,先后带动村里的老百姓养羊、栽桔子、种蔬菜、猕猴桃、黄桃等等。直到2015年村里有了扶贫工作队,村级特色产业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2015年州委扶贫工作队入驻进来,我陪同工作队一起,把我们的夯卡村,重新规划产业,水电路全部修建,现在我们的夯卡搞的是相当漂亮。”在麻金革看来,扶贫工作队不仅帮助村里“还清”了“历史账”,解决了基础设施落后的“瓶颈”,还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这几年来,大家的感受是村里天天都在发展,每天都在变化。
先是解决了村民迫切需要的通组公路、户间道、自来水、危房改造等问题,后又完成了水库维修、灌溉水渠、产业机耕道、集中式烤烟房等项目,还进行了村部装修、小学整修、村医务室、农家书屋、村民文体广场、村民路灯照明、上网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扶贫党员干部帮助指导下,现在我们村党员干部精气神都有了很大提升,群众信任度明显提高。”麻金革自豪地说,该村依托党员带头学习理论、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维护稳定、发展产业、联系群众、帮困解难、参与活动等“八带头”工作,建立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的长效机制,一批有志青年都渴望加入党组织。
夯卡村通过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政策,彻底解决贫困户居住条件差问题;完善了灌溉水渠、自来水、路灯、绿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引导村里致富能人成功注册了阿婆苗绣有限公司、富强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带领建档立卡户大力发展辣椒、猕猴桃、黄桃、优质稻等特色产业,建设猕猴桃产业园、黄桃产业园、光伏发电场、生猪养殖场等村集体经济,与全村94户建档立卡户签订帮扶协议利益联结,每年为村集体经济上缴5万元,村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4万元。
腊尔山人民政府镇长麻求生一提到麻金革就滋滋称赞道:“幸好这个村有这个好支书、好带头人。他这个人呢身上有一股专研劲,有钱也折腾,没钱也折腾,就是想带动老百姓高点产业脱贫致富,在村里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真的富。我作为一个劳模,又是一个村的支书,我更有信心把我村的带动老百姓把产业搞起来,再加把劲,争取把老百姓脱贫致富,还要奔小康。”麻金革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坚持着,像春风一样,肩负使命责任,争做致富路上的领头雁,实现了从腊尔山片区基础设施最落后、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的贫困村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示范村成功蝶变。
来源:凤凰新闻网
作者:凤凰新闻网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