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村开展扶贫工作。
翻身村开展扶贫工作。
翻身村开展扶贫工作。
兴湘集团董事长杨国平深入翻身村开展扶贫工作。
翻身村开展扶贫工作。
红网凤凰县分站9月27日讯(通讯员 黄文渊)题记:漫漫扶贫路,悠悠翻身情。冬去春来,我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寒来暑往,我们用勤恳换取笑容;夜去晨来,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三年弹指一挥,这里有汗水、有泪水,有感动、有感悟,有成绩、有笑容,有一件件说不尽的往事,有一个个难忘的时间节点,有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是从一个电话开始的。一直清晰地记得,2018年2月4日至5日,受兴湘集团党委的委派,我到凤凰县驻村办对接拟驻村扶贫等事宜,了解苗乡民风等基本情况,2月5日,回长沙的路上,兴湘集团党群部负责人打来电话,集团党委知道我妻子身体不太好等基本情况,问我是否愿意带队进驻凤凰县扶贫?我回答:“放心,我愿意,家里工作我会做好的。”
3月29日,告别了妻子和家人,我和另外两名工作队队员队员几经辗转,下了高铁坐汽车,马不停蹄赶了一天路,终于在日暮时分来到了大山深处的麻冲乡翻身村。跟我们一起来到村里的还有集团董事长杨国平,董事长对我们驻村扶贫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亲自把我们送到了村里。在和麻冲乡党委对接座谈会上。
杨国平董事长动情的对乡党委书记杨晓莉同志说:“我把3个人交给你了。”在简短的工作对接之后,我和两名队员就正式进村开始了三年的驻村扶贫生活。
进村后,看着村里的蓝天白云、依山傍水的村寨、鸟语花香的环境,田间地头正在干活的大娘、大爷们友善地看着我们。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翻身村,那一刻起,我就成为了翻身人。但是眼前的现状却令我十分发愁,村里只有一条泥泞的马路从村中穿过,我们住的老村部没有厨房,没有浴室,厕所就是一个简易棚子搭两块木板,一到雨天污水横流。恶劣的环境倒不是最让我们担忧的,最让我们焦虑的是村里产业一片空白,村容村貌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民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依旧过着贫穷的日子。看着淳朴的乡亲们生活在困顿的泥潭之中,我知道这才是我们扶贫路上“万里长征第一步”,心里也暗下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
为了改变现状,让翻身村的乡亲们实现真正的翻身,驻村以后,我们起早贪黑、马不停蹄地走遍了翻身村的山山水水、趟过了沟沟渠渠、进到了家家户户。在偏远的乡村,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了,在家留守的,就是小孩和脾气犟的中老年人,思想工作也最难开展。在村干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我们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多次召开村组院落座谈会议,跟村民一起聊家常、讲政策、谋发展,听取村民的建议和心声。有些群众几次走访都去地里干活了,我们只能晚上打着手电筒上门。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谋划,在集团领导支持下,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稻田养鱼、综合养殖场、油茶产业园等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起来了,并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来了,乡亲们来办事更加便利了;山塘、通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渐完善,晚上亮起的一盏盏太阳能路不仅照亮了乡亲们劳作晚归的路,也照亮了在外游子返乡创业的回家路。通过一系列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用真金白银的投入打消了村民发展产业的顾虑。现在乡亲们都是干劲儿十足,跟我们工作队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要说驻村扶贫不苦那绝对不是心里话,但是,时光不负有心人,扶贫的路上尽管很苦,但看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村民发自内心的笑容,感觉一切都值了。驻村扶贫的这些经历会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顾上了大家却没顾好小家,对于我的妻子,我更是充满了歉疚,她患有抑郁症,为了让我更加投入工作,她选择了到北京跟她父母一起生活,逢每节假日,我能做的也只能是打个电话送去我遥远的问候。身为丈夫,我深感不足。但是,能为翻身村的乡亲们做的这一切,我觉得非常的值得。庆幸的是,我的驻村工作不仅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更有乡亲们的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天的翻身村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天也更蓝了;自来水入户了,水泥路通组了,路灯也进院落了;异地搬迁户住新房了,村里文体广场也热闹了。迎着朝阳,大妈们打着苗鼓在新村部文体广场翩翩起舞;踏着晚霞,大爷们哼着小调从河边赶着鸭群回家……今天的翻身精神饱满、生机勃勃,“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农村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翻身真的翻身了,乡亲们真的富裕了,我想找个机会把妻子带过来,看一看这一片我们扎根扶贫的热土,看一看我这些淳朴善良的乡民,再跟她讲一讲我在翻身扶贫的这些岁月,以及发生的那些零碎却感人至深的故事。
来源:县电视台
作者:黄文渊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