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发展要注重“四个匹配”——以凤凰县禾库镇产业发展探索为例

红网凤凰县分站11月4日讯(通讯员 唐金胜 吴刚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一个地方没有产业就没有了经济发展的“骨架”,人民富裕富足就会沦陷为“空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基脚”不稳。可想而知产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至关重要、不可不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我们知道,一项产业必须要人力、技术、知识、资源、市场等生产要素综合运用起来才能成功。近年来,禾库镇正是按照这样的产业发展规律,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因地制宜,根据禾库镇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效益好、成本低、见效快的烟叶产业、蚕桑产业、迷迭香产业、特色养殖产业等,在探寻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寻求要素资源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方式,探索出了禾库产业发展“四个匹配”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

发展产业的技术要求要与农民文化水平相匹配。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人,从对象来分析目的就是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评判产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可持续性,因此向老百姓推介、普及、推广的产业必须是在他们认知范围内能接受的,在他们的世界观里能感觉到是有前途能赚钱的产业,这样产业发展才能找到“核动力”,才能筑牢信心恒心。正是有这样的认识禾库镇“牟定”在家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综合考量农民的意愿需求、对产业的主客观认识、对产业发展的可接受度等因素来引进人们“喜闻乐见”的产业。根据《凤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禾库镇常住总人口26884人,大学文化161人、高中文化385人、初中文化2708人、小学文化5215人。显然在面对以小学及小学文化以下为主的人口结构中,引进精细型、智能型、科技型产业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必须以劳动密集型、分散型、小聚集型为主,引进的产业主要是以简单操作的劳动力付出为主。基于这样的现实禾库镇大力引进了已经在一些乡镇发展成熟了的蚕桑产业和在安置区生产车间的简单劳动力产业。如发展中的蚕桑产业分为种桑和养蚕两部分,并且这两个部分操作都是比较简单,一学就会的“傻瓜式”的产业。为了给农民吃下发展的“定心丸”,还建立起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桑蚕产业从种植、生产到销售得到保障,帮助农民们在自己的世界观里建立起产业发展的信念信心。

发展产业的劳作强度要与农民的年龄结构相匹配。我们知道不同年龄结构层次的人在劳动力强度、工作精力、工作学习能力上等都是不同的,细化分析劳动力年龄结构就可以得出不同年龄结构的人是适合不同工种这样一个结论。基于这样的认识,禾库镇以年龄结构为标准划分劳动力层次,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有意地引导人们到合适的岗位上进行工作。按照禾库镇现在的人口状况,我们分析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20至40岁的农民们学习能力强、精力旺盛适合一些技术性比较强、劳动力强度大的岗位,如工厂的流水线、工厂水电工人、服务行业等,因此禾库每年都会鼓励有技术、有胆识的年轻人积极转移外出就业一批到工厂、到企业、到工地等地方去学技术、学技能;在家的年轻人则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一批,如有的人就在镇上和村里,开办服务业、种养业等,现在镇内发展产业的就要烧烤摊5家、粉店10多家、饭店6家、五金店10多家、ktv2家、超市8家、养殖业(牛2000多头等)。据统计禾库镇这个年龄阶段全年转移外出务工劳动力在1.1万人左右,省外外出务工劳动力4800多人。40至60岁的农民比较老持稳重、具有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针对这个特点继续鼓励转移劳动力一批,在家鼓励发展本土特色产业一批,如禾库镇烟叶产业(9000多亩)、桑树产业(3000多亩)、迷迭香产业(4000多亩)、大蚕养殖等产业可以吸纳这些人发展产业一批,可吸纳劳动力4000余人;60岁以上的劳动力精力比较差,劳动耐力不够,因此适合一些工作强度较轻的产业,针对这个特点禾库镇主要鼓励这一类人从事劳动强度不强的蚕桑产业,老人只要上山背点桑叶,回去喂点大蚕,打扫一下卫生轻轻松松就能在家赚到钱。当然发展这类产业也需要一批年轻气盛、老道持重、懂技术会市场的大户来带动发展。

发展产业的资源需求要与地方的资源优势相匹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温度、湿度、日照、自然资源等都不同,造就了每个地方都有自身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禾库镇位于凤凰县西北部,距县城49千米,地处湖南、贵州、重庆三省边界,G352(在建)国道、三(三拱桥)腊(腊尔山)及吉(吉信)禾(禾库)两条县级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平均气温13.5℃,平均海拔在800多米左右。全镇总面积173.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多万亩,基本农田3.7多万亩,林地面积18.2多万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禾库独有的产业特色,如禾库镇的湘西黄牛(湘西黄牛素有“湘西黄牛赛秦川”美誉,禾库镇作为湘西黄牛保种基地,因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成为延续和发扬这一地理品牌的不二之地。)、天星山豆腐(天星豆腐以青皮豆为原料,青皮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营养丰富、口感极佳,深受州内消费者的青睐。)、烟叶生产(禾库土质松软,适合种烟土地面积辽阔,气温适宜烟叶生长。)、大米(这里昼夜温差大,属高寒丘陵台地地貌,有利于水稻光合物质的积累,稻谷营养物质积累多,生产优质大米的天然条件十分优越,使得这里的大米米粒饱满、晶莹如玉、柔软适口、醇营养丰富)、油菜种植(禾库镇油菜规模种植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凶猛,目前已形成2000亩的规模)等在县内外都是比较有名的,只是碍于这些产业品牌化、市场化打造的程度不高,所以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但是,近年来禾库镇依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逆势发展取得了产业发展的“突破性”成绩;2020年禾库镇烟叶种植8600多亩,收益达2600多万元,打造千亩烟叶种植村6个以上;2020年湘西黄牛存栏1800头左右,正打造成为三省边区重要的优质黄牛肉供应地。2020年种植青皮豆3000多亩,天星豆腐市场在湘西影响力较好;2020年扩大桑树种植面积达3420多亩,建有两个百亩桑蚕产业连片示范基地。2020年禾库镇迷迭香种植近2000亩,在4个村实施千亩连片迷迭香产业示范区

发展产业的前景要与市场的接受度相匹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产业发展一定要与市场相互对接,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消化不了或者市场不需要,那么这个产业最终就会走向灭亡,就是一个失败的产业。基于这样的认识禾库镇探索的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产业问题、产业目标开刀,层层剥解各环节、全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谋划拓展产业发展链条,探索建立工厂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奋力做强做优产品质量和特色;前瞻性预先谋划产品营销,全方面为产品生产、经营、销售打造深受市场欢迎的全链条产业链。为此全镇以村为单位,建立起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民+市场”产销模式等多种形式的市场对接方式。如禾库镇崇寨村发展的山鸡产业年产值近80多万元,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拓力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注册了“崇寨山珍”产品商标;又如该镇吉云村通过建立村集体经济的方式,通过发展产业合作社与松桂坊公司合作,进行腊肉、腊牛肉等腊味制品熏制及销售,预计给农民增收10000元,销售分红5000元;与山谷居民、阿达织锦等工艺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预计给农民增收5000元。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产业只有在市场的引导下才能“有作为”,才能发展好,才能做大做强。

来源:禾库镇

作者:唐金胜 吴刚华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