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广大群众朋友:
您好!
随着天气转热,进入溺水事故危险期、易发期、高发期,为预防和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深化防溺水安全教育,防止溺水事故发生,凤凰县河长办温馨提示:希望广大家长或看护人时刻加强对青少年儿童防溺水的教育和监管,提高青少年儿童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紧急急救的能力,共同保障青少年儿童人身安全。
一、溺水防护“八要点”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青少年儿童单独留在河道、水库、山塘、水深等危险的地方,提高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家长们要牢记八要点:
1、不能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护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相互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措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二、防溺水“七不准”“两会”
家长请务必履行监护人职责,时刻把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放到首位,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教孩子牢记“七不准”“两会”。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7、不准上下学的途中下溪河等游泳;
8、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 劝阻并报告;
9、会基本的自护、 自救方法。
三、防溺水“十个一”宣传教育
学校再集中开展一次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普及防溺水相关知识。
1、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
2、节假日前开展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
3、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
4、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
5、召开一次家长会;
6、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
7、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
8、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
9、建立每周一次专题教育制度;
10、建立每日一次安全提醒制度,课前课后进行安全提醒。
四、发现有人溺水后怎么办?
1、发现落水者时,第一时间应大声呼救,寻求周边人员的帮助,并拨打110报警,切勿盲目下水施救。
2、可将竹竿递给落水者,前提要确保自身安全,递竹竿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拖入水中。
3、如果现场能找到泡沫块、救生圈、木块等漂浮物,可以抛给溺水者,避免溺水者沉入水中。
4、若现场无竹竿、漂浮物等,可脱下衣服连接在一起当绳子,抛给溺水者,切记要趴在地上,确保自身安全。
五、如何辨别溺水?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青少年儿童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
溺水者特征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青少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青少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 、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六、溺水了如何自救?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溺水后不要急着“倒水”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施救人员不要先对其进行控水。因为在溺水的最初数分钟内,伤者的喉头痉挛导致声门关闭,水不会经过咽喉部进到肺内。也就是说此时肺内并没有什么水,海水淹溺时进入呼吸道和肺内的水会很快弥散到血液循环中去。
事实上:人溺水后,水、泥沙、杂草等会堵塞呼吸道,并且喉、气管、支气管会产生反射性痉挛而导致窒息,这是引起溺水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将溺水者救出水后,如果发现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就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专业人员应给予电除颤。
七、青少年儿童溺水后如何实施急救?
1、救上岸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内积水,以保证气道畅通。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青少年儿童俯卧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青少年儿童背部,使呼吸道内积水倾出。
2、清水的同时还必须用手清除溺水青少年儿童的咽部、鼻腔里的泥沙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清水的时间不宜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
3、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口对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并施行胸外心脏按摩。
4、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可让其服下热茶水或其它汤汁后静卧。
5、仍未脱离危险的溺水者,应尽快送往医疗单位继续进行复苏处理及预防性治疗。
八、心肺复苏急救流程
第一步: 环境判断
远离河流和危险路段,要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进行救护。
第二步: 急救判断
判断对方是否有意识,是不是需要进行心非复苏。通常是用双手拍打溺水者
双肩,在遇险者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判断对方已没有意识后,马上安排人员:“我是救护员,赶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有懂救护的请来协助我。”
第三步: 胸外按压
双腿跪于溺水者一侧,按压位置为胸部中正乳头连线水平,即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双手掌握重叠,十指相扣,掌心上翘,手指离开胸壁,上半身前倾,手臂始终保持垂直,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每分钟,边按压边观察遇险者面部反应。
第四步: 人工呼吸
按30次压完成之后,用仰头举颜法打开气道:使溺水者保持头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度),随后进行人工呼吸。用手按压额头,手指捏紧鼻翼。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封住溺水者的口唇,匀速吹气,边吹气边观察胸部是否起伏。连续吹两次,吹气量以患者胸部隆起为标准,吹气完毕放松鼻塞。胸外按压30次,转为人工吹气两次,如此反复,然后观察溺水者是否面色口唇转红润,判断有无心跳,有无自主呼吸。如果溺水者自主呼吸仍未恢复,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在送往医院途中应继续上述救护措施,不要轻易放弃救护,尤其是淹溺在冷水中,由于在低温环境下,人体细胞耗氧量减少,外周血管收缩,这样可使得更多的动脉血液供给大脑和心脏,有可能会延长溺水者的生存时间,因此即使是溺水1小时,也应积极救护。
九、预防溺水,珍爱生命
青少年儿童安全工作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凤凰县河长办呼吁全县广大群众,立即行动起来!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预防溺水,珍爱生命!
来源:县河长办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