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穷村“疾奋”,从跟风到领跑——凤凰县腊尔山镇忍务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见闻

图片1.jpg

凤凰县腊尔山镇忍务村风景一角

凤凰新闻网9月29日讯(通讯员   吴汉军   黄文渊)金秋九月,走进湘西州凤凰县腊尔山镇忍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色的稻田,大梁河如巨龙盘卧于田野间,金色的稻禾在晨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是镶嵌在大地上的金色织锦。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宛如波涛起伏的海浪,金黄的鱼儿在稻禾苗间跳跃穿梭,共同勾勒出一幅“稻在田里长、鱼在稻下游”的金秋田园丰收图。

2024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一番,一举从腊尔山镇的村集体薄弱村,变为增长“示范村”,2020-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一直在10万元徘徊不前,党支部因凝聚力散,带动能力弱一度被列为县委“软弱涣散”党组织专项督查。作为镇里的“掉链村”更是集“边、远、穷”于一身。如何凝聚发展合力,带领村民打好集体经济“翻身战”,成为摆在州林业局驻该村工作队眼前的“必答题”

近年来,该村工作队引导村民立足村情实际,坚持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经”通过发展稻下养鱼、林下养鸡、河中养鸭等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丰富优势,推动优势资源变致富资金,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又好又快增长。

做好水文章让稻下黄金鱼勾勒增收“好丰景”

图片2.jpg

忍务村民捕捉稻花鱼向市场售卖

“忍务村水资源丰富、水体上乘,加上田野肥沃,养出的稻花鱼肉质鲜美,在市场上可卖到25—30元/斤的好价格。只要做好防逃网,基本可以放后‘不管’非常适合留守的老年人稻田养殖,这是我们产业帮扶选择的主要考量”州林业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金贵向笔者介绍道。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肥。2024年以来该村依托大梁河水资源充沛、河岸两畔农田肥沃优势,通过政府支持、工作队帮扶、群众参与模式,积极推行稻鱼共生的绿色种养发展模式,让种粮农民实现“鱼粮双收”,村集体实现收益翻番。

稻渔共生、种苗为本。聚焦“两口塘”打造的稻苗繁育基地11亩。同时结合腊尔山区域特色,通过邀请专家实地查看、检测分析等确定适宜繁育水域和品种。在大梁河段上、中游分别规划建设“两口塘”;通过配优选强,2024年初该村在繁育基地投放湘西呆鲤、荷花鲤、草鱼等“种渔”11万余尾,为持续丰收播好第一粒种。

产业发展、设施为先。聚焦“标准化”建设高质量鱼苗繁育基地,一方面通过积极申报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向上争资,缓解发展压力。另一方面自筹资金开展水循环系统、水质检测、防逃护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繁育基地标准化正规化发展,建成防逃网1000米,排水渠1200米,水质水位监测点6个,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水产养殖,管理为要。聚焦“高效管”,构建村集体产业齐抓共管新格局,集合村五大主干成立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轮流值班看护,实现集体产业常态化管理。制定以公为主,公私结合、按劳分配的村集体收益分配机制,将收益的15%用于村集体成员劳务报酬,让每一个村集体经济成员“劳有所得”,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探索农民以田入股,村集体提供鱼苗、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服务,收益对半分配等方式建立“村集体+村民”利益紧密联结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形成村集体与村民互促共进发展格局。2024年村集体免费为全村村民发放鱼苗30万尾,帮助村民发展稻下养殖300多亩。同时邀请中科院、湘西职院等技术专家为村民、村集体等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100人次,村支委并拓宽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了农民“不会管”“没地卖”等问题。

村支委还争取到了州水产中心的支持,有望两年内建成为全州提供鱼苗的‘第五口塘’,来年能为市场提供二十余万尾优质鱼苗,预计能实现40万元鱼苗收入。加上已经承包的300多亩优质稻田养殖基地,保守按2000元/亩卖鱼收入计算,明年卖鱼收入也能突破70万元,鱼产业收入将达到110万,说到此村支书龙七生信心满满。

念好山字经让林下走地禽跑出致富“加速度”

图片3.jpg

忍务村林下养殖场一角

走进腊尔山镇忍务村“歌图山”的家禽养殖场里,一只只羽毛油亮的土鸡、火鸡、珍珠鸡等在松树和天然油茶林下或梳理羽毛或打盹休憩悠然自得,农户吴和清正在忙着给鸡喂食,随着他的几声吆喝,散在林区各角落觅食的土鸡们如同千军万马连飞带跳地聚集到一起,竞相啄食,好不热闹。

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依托生态优势,通过一手抓鸡、一手抓蛋,不断念好“山字经”,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发展。

家禽养殖主要选育抗病能力强肉质好的“本地土鸡”和珍珠鸡,这些鸡在林下自由奔跑,以林间虫子、蚯蚓、松果、树叶为食,辅以纯天然的玉米粒和稻谷,真正实现了绿色生态养殖。长时间的自然放养,运动量充沛,确保了每只鸡都活力满满,肉质紧实,口感鲜美,成为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吸引周边各地客户纷纷前来购买,目前市场上能卖出30元/斤的好价格。

2024年9月3日下午20:00孵化室里,副支部书记龙中兴拿着手电筒对着鸡蛋照射,精心挑选从山里捡来的受精蛋,一个个放入孵化床,调好温度和湿度后他向笔者打开话匣子:“目前村级孵化室一次可鸭270只,鸡352只,成功率达到70%以上。村集体的鸡生的蛋先不外销,除去村集体留下足够的繁殖蛋,剩下的全部孵化送给村民,按需认领,并提供免费孵化和疫苗接种服务”

目前全村鸡鸭养殖已经构建起“鸡生蛋、蛋生鸡”和鸡鸭入市的内外双循环模式。通过饲料自种自做节约一点、幼苗自给自足节约一点,鸡鸭向林索食节约一点,单只鸡的养殖可以降到30一40元,利润十分可观,以2024年的鸡为例,7个月出栏,平均3.5斤/只,销售均价30元/斤,减去养殖成本,每只利润达到40元。2024年该村共出栏鸡、鸭1200只,销售额达到12万元,是村集体创业初期收入的主要来源。村集体为村民孵化鸡鸭带动全村家禽养殖创收,村集体为民服务及产业带动显著增强,获得全村居民致好评。

忍务村的林地植被主要以松树林和天然油茶树为主,土质非常适合油茶生长,且村民自古以来就有摘油茶,食茶油的传统,具有发展油茶产业先天优势。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除了做好当前的稻下养鱼、林下养殖我们还要在“林下挤油”。下一步,我们将谋划在不破坏植被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嫁接或替换品种等方式分批次对天然油茶林进行品种改良,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帮助忍务乃至腊尔山镇的老百姓更好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态致富,谈到未来,张金贵为笔者再次勾勒起一幅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发展蓝图。

来源:凤凰县腊尔山镇

编辑:黄文渊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