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7月31日讯(通讯员 杨泽兵 龙元丽)近年来,凤凰县得胜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红帆领航聚合力,先锋引领促振兴
夏季炎炎,气温攀升,为切实筑牢青少年防溺水安全防线,连日来,得胜营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沿辖区内河道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为居民们系好 “安全防护绳”。
得胜营社区党委始终把强化组织建设摆在首位。党委通过“每月集中学习+实地践学”模式,年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技能培训20余场,党员服务意识与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在具体实践中,党员先锋作用贯穿发展各领域:产业发展上,党员带头闯在前,30余党员在产业一线树标杆、做榜样,带动群众发展特色农业400余亩,帮助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带头清理垃圾、拆除违建,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现“党员示范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如今,社区党员包片联户覆盖率达100%,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23件,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显著提升。
美食街人气火爆,食客络绎不绝
产业融合兴业态,多元发展富民生
“社区今年种植了20亩辣椒产业,通过电商销售不用愁销路,产业发展更有信心。”得胜营社区综治专干吴金国表示。
近年来,得胜营社区立足资源禀赋,构建“种植+电商+餐饮”的产业发展立体结构,形成了以蔬菜种植、电商销售和美食街为特色的产业格局,打造了得胜营社区百亩蔬菜基地,采用“蔬菜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要种植莲花白、冬瓜、豆角、魔芋、辣椒等蔬菜以及烟叶等经济作物,总面积达200亩,有效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增收,固定用工达30余人。同时,社区瞄准经济发展新态势,建成吉信镇电商基地,电商基地培育“苗家主播”12名,目前日均销售7000余单,稳定就业30余人,开展助农直播3000余场,总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让直播“流量”变为农产品“销量”,用实际行动助力苗乡好物销向全国各地。
此外,吉信美食街的建成,进一步丰富了社区的产业业态,30余家商户统一规范经营,成功注册全国首件含地域性烧烤类集体商标“吉信烧烤”,更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打卡地”,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人气和知名度。自开业以来,年营业额超800万元,累计带动就业岗位人数超百人,实现劳务收入近200万元。
吉信电商基地主播在得胜营社区开展“助农直播”
文旅串联新路径,区域协作旺客流
得胜营社区深挖“文韵、名人、山水”三大资源,通过各村“协同作战”,将镇区内景点串联打造成精品游玩路线,让沉睡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动能,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旅游体验。如推出“探文脉、游山水、品美食、住苗乡”一日游路线:上午在三潭书院参与拓印、书法体验活动,中午到西门峡寻求夏日漂流的刺激,傍晚再到美食街品尝地道的湘西小串,最后夜宿归舍民宿,沉浸式感受苗寨独特风情。
此外,社区还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景区周边新建(硬化)停车场6个、扩充车位150余个,极大地为游客提供了便利。2025年上半年,得胜营社区接待游客、食客总量约6万人次,文旅产业对社区经济贡献率提升至50%以上,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重要支点。
三潭书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共建共治促和谐,精细治理惠民生
得胜营社区注重社会治理与服务创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志愿服务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文化浸润、志愿服务、环境整治,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格局。
每年春节举办的“村晚”是社区的文化品牌活动,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涵盖歌舞、小品、戏曲等多种形式,每年吸引将近4000人到场观看;社区苗歌队、舞龙队年均表演6场,服务群众3000人次,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志愿服务队伍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57人,年均开展助老、交通疏导、助力旅游发展等服务29次,“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社区新风尚。
推行“三长制”,建立“片—组—邻”组织架构,共推选6名片长、15名组长和108名邻长,联系群众1207户,激发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如今,社区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得胜营社区人文底蕴深厚,山水资源禀赋,近些年坚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今社区百亩蔬菜产业兴旺,游客食客络绎不绝,居民安居乐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连续两年突破百万元大关。”得胜营社区党委书记滕建胜信心满满地说道。
来源:凤凰县吉信镇
作者:杨泽兵 龙元丽
编辑:黄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