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县吊瓜产业的发展、破局之路

凤凰新闻网1月8日讯(通讯员     严慧芳)小吊瓜,大产业。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凤凰县吊瓜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同时,吊瓜加工厂也应运而生,从生产到深加工,凤凰吊瓜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和生命力创出一条特色之路。

引种试种,不解之缘

凤凰县腊尔山镇地处武陵山腹地,平均海拔达800米,以山地为主,山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十分受限。而吊瓜起源于江浙一带,多年生作物,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种植当年即可收获,第2年可达正常产量,并能持续高产5年以上。吊瓜生长对土壤、地形要求都不高,水稻土、旱地、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等均可种植,既可零星种植,又可成片种植。而吊瓜与腊尔山的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2013年。

2013年,该镇夺西村两户农户机缘巧合之下看到吊瓜种植的商机,于是自发从绍兴、安徽等地引种瓜蒌苗到该镇尝试种植,开始是试种了360亩,成本约5500元/亩,第一年吊瓜籽产量仅为180斤/亩,市场价20元/斤,产值3600元/亩。到了第二年,吊瓜籽产量就达到380斤/亩,这一年市场价达到21元/斤,产值7980元/亩,整整翻了一倍多。自此,种植吊瓜的丰厚效益和高投入产出比引得本地众多农户跃跃欲试。

遍地开花,发展沉淀

短短几年间,吊瓜产业在腊尔山镇遍地开花,随处可见吊瓜棚架,大部分瓜农利用山塝田和荒田进行种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至2023年吊瓜种植面积猛增长到近2万亩,总产量超3000吨。其中,种植面积在2000亩以上的有叭苟村、的贺村和夺西村3个村,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有板拉村、科茸村、忍务村、苏马河村、追高来村和追高鲁村5个村。

从个别散户小面积种植,到瓜蒌大户不断涌现,腊尔山吊瓜产业的扩张发展也得益于驰而不息的技术沉淀。引进瓜蒌的品种以皖蒌3号、皖蒌6号为主,基本上来自安徽。瓜农们不但自发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还总结积累了一套种植“土方法”,涉及病虫草害防控、肥料(含叶面肥)施用与调节、棚架搭建、种子干燥等种植端各环节。同时,通过在生产环节的口口传授、技术交流和政府培训,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懂技术、会生产、善销售的“土专家”“田秀才”。

与此同时,2021年该镇政府开始号召农户在瓜蒌田中间作套种马铃薯、苦荞、生姜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农户纷纷效仿种植。通过坚持不懈投入建设,腊尔山吊瓜产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吊瓜已成为腊尔山又一新兴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

乱象丛生,管理困难

发展与问题总是相伴而生。2023年,腊尔山镇吊瓜喜获大丰收,据当年统计总产量超3000吨,但却在销售季节遭受“黑天鹅”事件泼冷水,由于缺乏能独当一面的龙头企业,本地瓜农在售卖吊瓜籽时被经销商、中间商恶意压价,惨遭价格“滑铁卢”,从2022年的18-28元/斤跌至8-16元/斤,跌幅超过50%。同时,瓜农在购置种苗时出现被恶意欺骗现象,购置多数未被脱毒处理的病毒苗,既影响吊瓜的种植结果,又给大多数瓜农造成巨大损失。以上种种,严重打击了瓜农的种植积极性。

此外,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也导致了一定的污染问题出现,威胁可持续发展。如瓜蒌清洗过程中使用水洗脱壳机脱壳,会造成水体污染,于是该镇政府规定瓜蒌脱壳不得使用水洗,要求瓜农购置干洗脱壳机脱壳,虽然在很大程度遏制水源污染势头,但仍有少数散户为贪图蝇头小利,无视政府规定。吊瓜种植户的“各自为政”,群体数量大而分散,造成行业管理困难。

破局立新,聚势共生

困境、瓶颈不可避免,作为凤凰县的吊瓜大镇,腊尔山镇已发展超过2万亩的吊瓜产业,如若继续任其自由发展,而没有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措施,那么这个超2万亩的产业就将面临改种、萎缩,从本地瓜农的前期投入和产业发展潜力来看,这都将是一笔莫大的损失。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于是,2024年开春,该镇党委政府开始谋划组建区域瓜蒌产业协会,以期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利益机制等不断推进企业、合作社、大户、散户、农户握指成拳,抱团发展。

目标既定,于是便有了吊瓜产业发展调研专班的组建,专班成员就十年来腊尔山镇内吊瓜种植情况、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覆盖走访调研,彻底摸清“家底”。同年7月,在镇党委班子带队下,到贵州长坪乡考察吊瓜协会成立、加工厂建设及品牌打造等事宜,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同步进行产业发展报告撰写,于8月撰写完毕并提交上级相关单位寻求支持,同时在镇政府牵头下,数次召集产业大户协商成立产业协会,就协会规章制度、组织架构等反复进行研究、磋商。经过不断协商和细节打磨,终于,同年9月22日,腊尔山镇召开了吊瓜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经过产业大户们的民主选举,确立协会会长、副会长,并正式挂牌,这标志着腊尔山吊瓜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

协会的成立是破局立新之举,会员之间共享销售渠道和行业信息,协会统一议价,批量采购(种苗、化肥农药、洗瓜机等)和销售,并负责售后保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等,同时瓜农入会后,一切行为受协会监督,产业自此朝着规范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虽然2024年吊瓜受干旱天气影响,产量有所降低,但抱团发展后统一议价就没有再出现如前一年被恶意压价的情况,价格稳定在25元/斤,并有持续上涨趋势,初步保障了瓜农们的利益不受侵害。后续协会还将承担更多产业发展责任,整合资源、建立龙头、打造品牌,团结本地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以获得利益最大化,聚势共生,助力产业兴旺,让乡村振兴的果实真正具象化。

来源:凤凰县腊尔山镇政府

作者:严慧芳

编辑:黄文渊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