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县千工坪镇:“绣花功夫”绣出和谐新画卷

凤凰新闻网4月15日讯(通讯员 吴宇恒 吴天华)千工坪镇位于凤凰县境中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吉信镇毗邻,南与沱江镇相联,西与廖家桥镇、麻冲乡交界,北与山江镇相接,辖1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2.3万人,以苗族为主,是典型的农业与文旅融合型乡镇。近年来,千工坪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苗族聚居乡镇实际,通过多元共治、分级调处等调解方式,构建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格局,走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新路径。

多元共治,织密“调解一张网”

千工坪镇整合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武装部、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乡贤等众多力量,打造“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调解网络,专啃邻里纠纷、山林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常见纠纷中的“硬骨头”。镇综治中心统筹调度,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撑,派出所保障调解秩序,基层调解员摸透民情,乡贤以“熟人熟事”破僵局,形成“1+1>2”的合力。

2025年新春佳节期间,镇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深入岩六屯村调解一起邻里纠纷,调解过程中,村调解员通过耐心疏导稳定双方情绪,乡贤吴大爷以“共饮一井水、共护一片山”的朴素道理进行动情劝说,促使矛盾双方消除芥蒂。最终这场矛盾纠纷,在基层治理力量的联动调解下得以圆满化解。

图片23.jpg

分级调处,织密“矛盾防护网”

千工坪镇建立“村级首调——镇级联调——包案攻坚”三级防护体系,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全力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动权,确保镇域和谐稳定。全镇19个村级调解委员会作为“第一道防线”,对日常矛盾纠纷进行初步调解,调解未果的案件出具书面调解意见书,明晰争议焦点以及解决方案。近三年来,村级自主化解纠纷180余件,占比85%,成为矛盾源头治理的坚实屏障。

对村级难以解决的矛盾,镇综治中心统筹调度司法所、派出所、镇调委会等力量成立专班,通过实地调查、多方座谈等方式联合调处,采取“一案一策”精准攻坚。而针对重大群体性纠纷或涉稳隐患,则由镇党委主要领导落实包案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化解措施和处置流程。2023年黄沙坪村发展集体经济罗汉果产业拖欠村民工资24.48万元,经镇分管领导包案后,积极推进调解并争取县级部门支持,最终于2024年6月将全部欠薪兑付到位,切实维护了村民利益。

闭环回访,筑牢长效“防火墙”

“老张,上次合作社讲好这个月底给你们大家发工钱,到底发了没有?”“发了发了,合作社在筹到钱后,就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将拖欠的工钱给我们了。多亏了你们,不然我们还拿不到这笔钱呢!”当事人张某激动地回复道。为使每一件调解案件都能体现公平正义,千工坪司法所对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跟踪回访,逐一核实调解协议履行情况,从源头上防止纠纷反复,做到矛盾隐患“彻底根除”。在调解过程中或者结束后听取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跟进法治宣传教育及道德教育,为苗乡的群众解纷排忧,提高调解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图片24.jpg

队伍赋能,培育调解“生力军”

千工坪司法所坚持“专业培训+本土优选”相结合,打造出一支懂法律、通民情、有威望的调解队伍。一方面通过季度轮训机制,系统开展《宪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卷宗制作培训,调解员调解技能得到提升,调解文书制作更加规范。

图片25.jpg

另一方面,优选村干部、老党员、乡贤等“有能力、有想法、有激情”的基层骨干加入调解委员会,发挥出“人熟、事熟、地熟”的优势。如木里村老支书调解员,凭借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专解“家长里短”纠纷,被村民称为“火塘旁的解铃人”,助推该村2023年获评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通过用“绣花功夫”织就基层治理平安网,如今的千工坪镇,苗寨和谐安宁,发展蹄疾步稳。今后在镇党委政府和县司法局的领导下,千工坪司法所将持续深化“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稳定动能。这张苗乡调解答卷,正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提供生动样本。

来源:千工坪镇司法所

作者:吴宇恒 吴天华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