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新闻网11月12日讯(通讯员 吴银江)近日,第二届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学习活动)教学竞赛暨教学研讨活动在吉首市落下帷幕,凤凰县山江学区青年教师吴姚贤凭借一堂兼具文化深度与创新活力的优质课程,从全州12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吴姚贤个人不懈努力的成果,更彰显了山江学区专业教研团队的协作力量、常态化教研的扎实根基与“扎根本土、以研促教”的办学理念。
精研细磨:个人深耕筑牢参赛根基
自接到参赛通知以来,吴姚贤便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备战。她紧扣“综合性学习”课程要求,立足湘西本土文化富矿,反复打磨教学设计。为了让课堂素材更鲜活、更贴近生活,她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凤凰古城、山江苗寨及周边乡镇,收集百余张特色招牌、民俗场景照片,搜集湘西腊肉、银饰、苗绣等特产,构建起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在课程设计上,吴姚贤历经数十次修改完善:从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到“找茬、分类、解码、设计”四阶闯关任务的逻辑梳理;从希沃白板课件的互动设计,到学习任务单的梯度优化;从课堂语言的精炼打磨,到学生活动的时间分配,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她还多次在本校开展试教,邀请同事听课评课,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确保课堂既符合核心素养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团队聚力:专业协作破解教学难题
吴姚贤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学区教研团队的鼎力支持。接到参赛任务后,山江学区迅速组建了由语文教研组长牵头、资深骨干教师组成的专项指导团队,开启“集体备课+多轮磨课”的攻坚模式。
团队成员围绕教学设计展开多维度研讨:针对课程如何深度融合本土文化与语文要素,大家结合湘西招牌的语言特色、文化内涵各抒己见;面对课堂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共同设计趣味闯关任务,优化小组合作形式;为挖掘课程文化深度,团队专门邀请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读苗绣纹样、银饰工艺的文化寓意,为教学提供专业支撑。在多轮模拟授课中,团队成员全程记录课堂细节,从教学导入的吸引力、环节过渡的自然度到评价语言的针对性,逐一提出优化建议,助力吴姚贤的课堂设计日臻完善。
教研筑基:常态化机制孕育教学沃土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山江学区长期以来对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学区始终秉持“教研兴校、以研促教”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全员参与、分层推进、聚焦实效”的常态化教研体系。每周固定开展的语文教研组活动,以“专题研讨、示范课展示、青年教师汇报课”为核心,聚焦教学重难点,分享实用教学技巧;每月组织跨校教研交流,邀请县域名师、教研员到校指导,拓宽教师教学视野。
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需求,学区安排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从备课、授课到评课全程跟踪指导。在综合性学习教学领域,学区教研组提前布局,围绕“本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主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深入挖掘苗族“四月八”跳花节、湘西民俗风情等资源,将其转化为语文教学的鲜活素材,为教师创新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理念引领:文化育人彰显教育初心
“办有温度、有文化的苗乡教育”是山江学区始终坚守的办学理念。学区立足苗乡独特的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打破课本局限,引导学生从苗歌苗舞、本土招牌、民俗礼仪中发现语文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为推动教学改革落地,学区建立“教学—教研—反思”闭环机制,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案例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总结经验、提炼方法。这种“以研促教、以教践研”的良性循环,不仅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更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内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次吴姚贤荣获州级一等奖,是山江学区办学理念、教研实力与教师成长的集中体现。未来,山江学区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研改革,完善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更多教师扎根本土、勇于创新。相信在优质教研的赋能下,山江学区将培育出更多优秀教师,让苗乡教育之花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湘西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山江学区
作者:吴银江
编辑:黄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