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旅游的布局已向沱江上下游与乡村游发展。
厚重的民俗是凤凰独特的旅游资源。图为苗族传统接亲。
凤凰酒吧成了中国最嗨的狂欢地之一,大量的年轻游客慕名而来。
相同的明信片,不同的凤凰感受。
一湾沱江水,灵性凤凰城。
乡村游已成为凤凰深度体念游的延伸。
夜凤凰,像一块磁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驿动的心。
独特的地质条件,造就了众多的溶洞、峡谷与瀑布,这些优质的资源为凤凰的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文\ 陈昊 麻正规 图\张谨 张顺心 陈宇驰 田桥华 朱永兴
上半年,凤凰县累计接待游客644.28万人次,旅游收入53.55亿元,同比增长12.11%和11.45%。凤凰县旅游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自2001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凤凰县的旅游业经过近15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湘西旅游龙头、湖南旅游窗口、中国旅游名片。2007年凤凰县入选第一批“中国旅游强县”;2012年,凤凰风景名胜区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进入新一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凤凰县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主线,突出抓好古城景区扩容提质、乡村休闲度假游建设、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等工作,旅游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据统计,仅“十二五”期间,凤凰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105.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0.33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2222.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42亿元)的1.85倍、3.16倍。旅游市场呈现出“四多一少”特点:中长线游客增多,客源市场结构稳定在省内长株潭地区以及凤凰周边地区中短线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滇、浙、晋、京、沪等长线游客呈大幅增长趋势。散客明显增多,散客已占游客总量超过70%。境外游客明显增多,2011年凤凰接待境外游客3.45万人次,到2015年,接待境外游客34.55万人次,增长近10倍。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游客在凤凰的平均停留时间从1.8天延长到2.1天。旅游投诉明显减少,2011年调处旅游投诉170起,到2015年,仅有19起。
旅游带动效益明显
在文化旅游主导产业的强劲带动下,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2.1∶16.5∶71.4,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凤凰县主导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化演艺、土特产加工、旅游服务等各行业发展,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全县涉旅从业人员共计8万余人,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村开放步伐。
旅游品牌影响力增大
奇梁洞、南华山成功晋级为国家4A级景区,凤凰古城通过了国家5A级景区创建资源评价。凤凰山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为国家级实验区。凤凰古城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五十个必去景点”和湖南“十大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两度入选“新潇湘八景”,被日本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跃居“9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镇”榜首,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列为“最美的古镇”之首。2010年获“影响中国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中“影响中国旅游的一个古城古镇古村”金奖,2012年获全国十佳旅游城市,2013年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和“中国最宜居城镇”,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人文休闲旅游名县”。中韩围棋对抗赛、摄影双年展、苗族银饰服饰节、“四月八”跳花节、“六月六”苗歌节、元宵灯会等文化节会活动经过多年的坚持开展,已经打造成重要的旅游节庆品牌。
旅游规划日趋科学
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开发新城、修复长城、打造名城”的思路,先后完成《凤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游发展总体规划》、《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凤凰旅游发展长中短期目标、工作重点、空间布局及具体保障措施等,准确定位旅游主题为“生态文化旅游”,明确了旅游发展以凤凰古城为核心,向沱江上下游延伸、向南华山拓展、向乡村游扩展的思路,精心策划了名人文化、山水风光、乡村民俗和兵战文化4条主题线。出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确定了古城保护核心区、协调区和控制区。以凤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集单体规划、详细规划、景点控制规划为一体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初步形成。
旅游设施日益完善
旅游交通设施明显改善。大力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红旗大道、边寨路、王家寨大道、棉寨大道G209吉凤段改造等交通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千工坪—贵州云场坪、吉首社塘坡—凤凰禾库—贵州松桃长坪、老洞—扭仁、地潭江—鸭堡洞—大坪二级等乡村旅游公路路网建设进展顺利;景区景点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实施十大旅游提质工程,完成沱江“风、雨、雪、雾”四座景观桥建设。南华山整体开发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沱江风光带等文化旅游扩容提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建设、生态文化公园建设等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凤凰县奇梁风情小镇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及招商引资;大力推进乡村游精品线路建设,山江苗族博物馆、天龙峡、老家寨等乡村景区点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启动八公山景区旅游综合开发,目前已基本完成《凤凰县八公山片区旅游综合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凤凰县八公山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文化旅游
五大特色资源
唐垂拱二年设立渭阳县,元朝时设五寨长官司,清康熙三十九年设凤凰厅,民国二年改厅为县,相沿至今。古城明清建筑保留完好,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5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5处;有古遗址116处,特色民居120多栋,珍贵馆藏文物和各类珍稀化石1万多件,是西南地区现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县份。到解放前夕,凤凰一直是大湘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古朴的历史风貌
厚重的文化底蕴
楚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结合,苗汉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凤凰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佩带项圈、手镯、挂链、凤冠、花带、戒指等服饰古风,傩堂戏、阳戏、“文茶灯”等古戏曲,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民间工艺,在这里得到保护和传承。县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的有6人。苗族银饰、苗族鼓舞、蓝印花布、凤凰纸扎和苗族医药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
境内有凤凰古城、十里沱江风光带、长潭岗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有南方长城、奇梁洞等精品景区,有天星山、万溶江、尖朵朵瀑布等奇山异水。
秀美的山水风光
富有张力和活力的人文精神,孕育出以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为代表的政治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文学家,以黄永玉为代表的艺术家,以郑国鸿、田兴恕为代表的“筸军”人物。清道光二十年至清光绪元年的36年间,凤凰就涌现出三品以上军官188人,民国时出少将以上军官34人。
辈出的名人英才
浓郁的民俗风情
以苗族、土家族风情为代表的多元交融的民族风情,构成独特的民俗景观。苗族能歌善舞喜刺绣,迎接客人要喝拦门酒,青年恋爱以木叶和歌声传情,赶边边场定亲。每年“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吹唢呐、打苗鼓、唱苗歌、上刀梯、踩犁口、演傩戏、展服饰等节目精彩纷呈。
作者:陈昊 麻正规 张谨 张顺心 陈宇驰 田桥华 朱永兴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