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凤凰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红网凤凰县分站4月20日讯(通讯员 熊文宙 田景明)“种地不挣钱,后生家,不愿种地,也不会种地。情愿出去打工。”凤凰县千公坪镇黄沙坪村50岁村民欧寿金,指着寨子周围,一丘丘抛荒的稻田,脸上满是愁容,“往年,这可是大伙的呷饭田!”

凤凰地处武陵山脉南部,山地丘陵面积占了90%,人口42万多,只有稻田41万亩,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加上,种地又苦又累、不赚钱。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呆在家里干农活。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种地咋赚钱?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破解乡村人才不足的瓶颈,凤凰紧紧围绕农村人才培育这个关键环节,明确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县直20多个部门,率先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激活了乡村产业人才的“一池春水”,农民看到了希望。欧寿金感叹:“往年做阳春,只知道山上种玉米,田里种稻谷,一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种地可有讲究了,山上栽的是新品种水果、树下种的是药材,田里除种优质稻外,还养稻花渔,还栽蔬菜和油菜,一亩田顶原来几亩田!”

图片25.jpg

新型职业农民吴合先在观察“中华桃王”长势情况。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山地生金,种地能挣钱

种地咋挣钱?一直是黄沙坪村支书吴合先的头痛事。

黄沙坪村868人,只有耕地975亩。“前头这几年,也怪不得年轻人不肯在家里做田。”吴合先说,由于人多地少,生产上采取老辈子传下来的耕作方式,累死累活,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村里457个壮劳力,有443人长年在外务工,家里的田地基本上抛荒。”

种地要挣钱,农民要会种地,2017年吴合先参加了凤凰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了村里第一个拿证的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种地,土地能生金。吴合先组织20多户村民,流转土地150亩,在黄沙坪村成立了“富乡亲桃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三年发展,所栽的新品种“中华桃王”长势喜人。吴合先介绍,“中华桃王”,口感好,营养丰富,耐贮运,2020年,合作社产鲜桃22.5万公斤,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吴合先又组织培训妇女30个,成立了“黄沙坪村桃树嫁接队”,嫁接队远到安徽、陕西,近到张家界、永顺、花垣等地进行嫁接服务,年创产值60多万元。

种地挣钱了,在外打工的梁艳英、吴芳玲等十多位年轻人,纷纷回家搞起了种养殖。“我栽了10亩‘中华桃王’,5亩苹果李、3亩无公害优质稻,技术有吴合先指导,一年收入13万元,比打工强多了。”梁艳英很满意。目前,黄沙坪村有30多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村里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5%以上,“果+药材”“稻+鱼”等模式不断涌现。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采取哪种模式?凤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常亮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应考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因素和技术需求,按照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领域和不同的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

凤凰的做法是咬定“一业带三化”特色产业不放松,围绕全县九大产业,培育农民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凤大二级公路沿线的特色是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培育“经营性”“服务性”新型职业农民500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如今从事猕猴桃、茶叶、花卉、茶艺、电商、乡村游等行业的农民达到3200人,年接待康养、体验、购物、观光、考察学习的游客预计100万人次,实现农旅综合性收入近8亿元,惠及农户8.2万多人;“两山地区”(腊尔山台地、山江镇)特色是无公害优质稻和高山反季节蔬菜,项目培育种植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等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他们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推进水稻、蔬菜生产绿色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大米远销济南、长沙等大城市,产值达2亿多元……

“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凤凰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农民9万人次,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200人,培训覆盖全县17个乡镇261个村。一个个职业农民带着乡亲土里“掘金”,农业农村发展展现新图景。

图片26.jpg

麻常玉在仔细检查发往长沙的优质大米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作社+农户”,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往农户都是各种各的地,产品大都是自食自用,商品率很低,收益差。如何让产业带富农民?张常亮说,“培育产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4月中旬,走进凤凰麻冲高通村,村民们纷纷放水灌田,一台台小型耕田机在稻田里轰鸣,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分田单干了近四十年,没想到又当社员了,去年分红得三万多元。”村民麻求保很高兴。

高通村是苗族聚居村,有耕地面积1200亩,由于土壤富硒,稻米很优质,但由于缺技术,却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全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14年被上级认定为贫困村。

2017年凤凰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多人,高通支书麻常玉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学成回村后,以党支部牵头,创建了“高通村叮咚响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属集体所有,农民以土地入股,每股按8%固定分红,并签订了协议,期限为10年。2020年合作社生产加工、包装优质大米210吨。以每斤15元的价格全部售出,收入630多万元,纯利400多万元。按规定每股分红350元,加上合作社以每斤5元收购村民优质稻,平均每户收入达4万多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麻常玉感触很深:“以前村里换个水表,都要向乡政府打报告要,2020年村里领到13万元分红,这是头一回。”村里有了固定收入,公益事业就有钱了,清洁乡村、修整道路、扶持五保老人等,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难题,全体村民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到2020年,凤凰新型职业农民牵头注册成立合作社592家,创办家庭农场305个,组建村集体合作社281个。完成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全县累计获得“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23个,带动3万农户,受益人口10万人。

图片27.jpg

凤凰八八八唐桥食品加工厂厂长麻碧秀在生产车间。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打造农村全产业链人才,让山货变钱

如何让山货变钱?凤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打造山区农业全产业链人才支撑。

6年创立50个门店,凤凰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一颗柚子变成蜂蜜柚子茶,产业链不断延伸。菖蒲塘村党委书记周祖辉说,公司收购柚农的小个柚子,加工生产蜂蜜柚子茶、果胶等产品,一年能为果农增收800多万元。

“往年老板只收大个的柚子,小个的没人要,只能扔掉,现在好了,大个的二块五一斤卖给外地老板,小个的一块钱斤卖给周生堂,每亩比原来多收一千多元。”菖蒲塘村果农田儒龙说,现在种植有标准,技术有指导,市场有订单,农民赚钱真省心。

从小辣椒到大产业,2020年八八八唐桥食品加工厂生产的“苗妹子酸辣香”,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其背后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人才扶持支撑。仅去年,凤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就为该厂,培养辣椒种植能手200人、加工技术人才10人、营销能手5人,解决了八八八唐桥食品加工厂从辣椒种植到加工销售的难题。落潮井镇大田垅村辣椒种植户吴树苟尝到了田头:“2020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种植新品种辣椒‘红宝塔’20亩,产鲜红椒8万斤,八八八唐桥食品厂以每斤2.5元收购,收入20万元。”

围绕产业强龙头,从2017年到2020年,凤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共为县内18家涉农企业累计培养人才500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213个。

一群群职业农民,在一条条农业产业链上,撑起山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撑起农民致富的希望,为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来源:县委组织部

作者:熊文宙 田景明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