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凤凰县分站11月5日讯(通讯员 吴一超)前些年,乡村“养儿防老”“嫁女养儿”“养儿延续香火”的扭曲思维严重,高价彩礼、豪华葬礼、子女升学宴、参军入伍宴、满月酒、百日宴、高额礼金等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跟风、攀比之风在凤凰县吉信镇愈演愈烈。甚至不乏出现借债办喜事、贷款建新房、购买婚车、因婚返贫的现象,让许多农村群众不堪重负。对此,凤凰县吉信镇清楚的认识到,改变这种封建传统旧俗迫在眉睫,吉信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效能,成立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旨在引导群众百姓树立红白喜事新观念,营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

湖南省委党校到吉信镇得胜营社区调研。
吉信镇共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3万余人。理事会由村(社区)威望高、热心公益、政治意识强、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平公正的村民、离休老干部或村干部担任,经过村民民主推选产生,再由村(社区)“两委”会审定,最后确定红白理事会会员。理事会设会长1 人,副会长 2 人,成员若干。在不违背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制定章程公约,建立村民申报、理事会审批、成员跟踪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使理事会章程公约有条不紊推行,有效遏制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乱立名目宴请等陋习。多数婚嫁彩礼理性回归,丧事简办,文明祭祀,天数缩短,排场降低,费用合理,深受群众拥护,一致认为“管得好”,理事会“理”出了新风尚。
制定制度保障,积极营造红白喜事新气象。
家有喜事,宾客满堂贺。摆宴席、发请柬,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人情世故,但是由于封建陈旧观念作祟,礼尚往来,不由形成了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俗习惯,导致人们“谈宴变色”,酒桌上的美味菜肴吃起来也变得“没那么香了”,从而让请柬变成了“罚款单”。
理事会成立后,联合组建了红白事服务队,吸纳本地长期从事红白事服务的司仪、唢呐、法师等经验丰富的人员,为事主提供有偿专业服务,把集体闲置的场地、桌椅等餐具用品无偿提供给村民使用。
以该镇得胜营社区为例,所辖14个村组均购买了一套红白喜事专用器具,专供本组村民红白喜事使用,近两年为40余户村民提供了便利,平均每户至少减少了上万元,大约节省了50余万元的开支,让群众省心又省力,既省了票子,还不丢面子。
形成干群合力,积极发挥疫情防控新作用。
特别是近两年疫情期间,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更为明显,理事会成员、村民群众自觉相互监督,有效带动了喜事婚宴和殡葬的改革进程。
去年年底,得胜营社区6组居民隆阳丽,特意从外地务工返乡打算结婚举行婚礼仪式,前来社区报备申报时,红白理事会对其进行劝阻,最终隆阳丽本人非常理解,并表示将婚礼推迟。
9组的向农村和11组侯中明都准备迎娶儿媳妇,报备时红白理事会积极劝导,原本都不理解,表示要按计划大摆宴席,后经理事会两次上门入户进行劝导,最终纷纷将婚礼延期。
“红白理事会帮了我的大忙,以前办婚宴要花不少钱,烟酒就是一大笔费用,既让自己费心费力,又让亲友增加负担,这次自己家里人小范围坐下来吃顿饭的功夫就算办成了喜事,省下来不少钱,看两个新人小日子过得照样很好,别提心里多高兴”过后不久,每提到办酒席向农村都笑得合不拢嘴。
除此之外,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一方面积极宣传各级有关婚丧俗改革的方针、政策及办法,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文明乡风进农家”活动,引导群众新事新办、革除迷信、反对浪费,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和睦的意识。另一方面注重党建引领,充分吸纳共产党员、退休教师、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及“两委员一代表”作为红白理事会会员,积极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乡村陋习、参与村民自治。
推行以点带面,全民遵循村规民约新准则。
为更好发挥理事会作用,吉信镇不断完善治理细则,通过走访群众征求意见,由村民代表向村委会建议,对酒席用菜数量、迎亲车辆、乐队数量、丧事操办等方面都作出明确要求。通过召开院坝会、利用广播、微信群等宣传红白理事章程,在人群密集地张贴宣传单进行公示,确保村规民约“家家过”,杜绝享受规则特殊化、执行公约“过家家”的现象产生,形成婚丧新规人人知人人晓,争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从乡村习俗而言,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宴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原是传统习俗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条件变好,相互搞攀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愈发突出。针对这类问题,红白理事会追溯根源,对症下药,科学制定一系列管理机制,由村级红白理事会牵头督查,严格申办理由,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原则,对正常的婚丧嫁娶实行备案操办,对参军、开业、周年、立碑、谢师、搬家、购门面、旧房装修加层等以各种名义或巧立名目的酒宴一律禁止操办。

理事会成员现场监督群众会章落实情况。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镇14个村(社区)均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正逐步推进移风易俗经常化、民间习俗文明化、基层治理规范化。
“早该管管了,现在随礼一个比一个夸张,挣的钱都不够随份子的。”自红白理事会开展以来,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更正攀比陋习,促进乡风文明迈上新台阶。
生态安葬、文明祭扫已是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屡见不鲜,大部分村民认为,“入土为安”“落叶归根”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必须遵从。还有很多人是搭建“面子”工程,文明绿色的生态安葬往往被视为“没面子”、不孝顺的表现,因而造成选择者寥寥的局面。
还有部分村民难以接受火化安葬等绿色、环保、节俭的安葬方式,“一穷二白的来,风风光光的走”,葬礼上请乐队,看哪家排场更大、吃的更好、规格更高,就是对逝者更尊重,子女实力更雄厚,导致殡葬攀比成风。不曾想,厚养薄葬也不失为孝顺的一种表现。
还有部分村民结合风水选墓地,高价私买私卖墓地、乱埋乱葬、大坟头高坟头、“地中坟”、“田中坟”、“屋边坟”等乱埋乱葬现象,严重影响了殡葬改革事业的发展。为此,理事会成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和解疑释惑工作。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宣传殡葬改革政策要求。
去年年底,得胜营社区居民向玉农老母亲病逝,尽管向玉农有过思想斗争,最终还是严格按照移风易俗的新规定,没有大操大办,少放礼炮,没有宰牛杀猪祭祀,没有宾客满堂,只邀请至亲参加简化的葬礼,老母亲去世第四天就出殡安葬,赢得了村民的好评。
“以前的习俗,老人过世,从做法事到出殡至少需要一个多礼拜,现在村里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家不用再比阔气、讲排场,老人家也早日入土为安,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钱。”向玉农对开展移风易俗婚丧简办甚是赞同。
红白理事会的成立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群众减轻了经济压力。还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很少发生因办婚丧事发生邻里纠纷,同胞兄弟为分摊花销变仇人的现象。谁家有个红包喜事少不了会宴请到村干部,有的村干部不想赴宴,又怕村民说摆架子。有了章程的制约,村民和村干部没有了顾忌,大家都高兴,并且极大促进了乡村振兴开展和乡风文明建立。
敢于开拓创新,奋力谱写移风易俗新篇章。
该镇白理事会会章会规推行以来,以得胜营社区为例,群众纷纷表示自己从中感受到受益,无形中自然形成了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受到一大部分群众百姓拥戴,在全镇其余13个行政村引起较大反响。打铁还需趁热锤,吉信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高站位,将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这项工作提升高度,当做平安建设中一项基层综合治理工作来抓,趁势而上,指定专人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在全镇开展。
目前,全镇13个行政村、1个社区都均已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以得胜营社区总结下来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为基础,各村结合实际,纷纷制定各村红白理事会章规,并建立工作台账资料,每月以报表的形式向镇政府上报红白喜事报备情况,以便了解掌握推行情况。
该镇党委书记张青海介绍,吉信镇推行红白理事会组成至今,虽然取得显著成效,却也遇到一些工作阻力,部分群众传统思想观念尚且存在。下步他们将不断完善理事会章规,改善运行方式和管理办法,循序渐进,认真贯彻落实以《廉政准则》为主导,深入治理大操大办之风,大力弘扬节约传统新气象,倡导移风易俗新局面,推动社会农村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吉信镇
作者:吴一超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