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10月31日讯(通讯员 吴泽晖 郑云峰)近日,凤凰县农业农村局以一次快速响应、一场温情互动、一套创新机制,生动诠释了“执法为民、守护生态”的深刻内涵,其“雷霆执法护生态、情系沱江暖人心”的实际行动,不仅有效震慑了涉渔违法行为,更赢得了群众的真心赞誉,探索出一条“查处一案、警示一片、修复一方”的水域生态综合治理新路径。
快速响应,雷霆执法筑牢生态防线
10月29日,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长潭岗区域存在违规钓鱼行为。执法队员闻令而动,迅速赶赴现场,通过缜密排查,当场查获2名违规人员。此次高效执法,展现了执法部门守护水域生态的坚定决心。目前,相关调查取证与处置工作正在依法推进。
执法之效,不仅在于“雷霆万钧”的力度,更在于“润物无声”的温度。次日上午,几位钓鱼爱好者代表专程来到执法大队,将一面印有“雷霆执法护生态 情系沱江暖人心”的锦旗送到队员手中。“看到你们迅速处理违规行为,我们这些真心爱鱼、爱水资源的人特别高兴!”一位代表激动地说,“这不仅是整治了破坏行为,更是唤醒了大家共同保护沱江河的意识。”这面锦旗,是群众对执法工作最高的肯定,也是“执法+群众”共治合力的温暖见证。

群众向凤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赠锦旗
惩教结合,生态修复弥补环境创伤
除了快速打击,凤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更注重执法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在近期查处的一起使用禁用渔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中,执法人员并未止步于行政处罚。他们在现场对当事人开展了深入的释法说理,使其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渔业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的毁灭性危害。“这次教训深刻,让我清醒了。”涉案当事人悔悟道,“今后我一定带头遵守法规,争当护渔表率。”为此,执法大队启动了生态修复补偿机制,责令当事人购买了5000余尾鱼苗进行投放,以“替代修复”的方式弥补其对水域生态造成的创伤。这一举措,让法律惩戒转化为生动的环保实践,推动了违法者向生态保护者的积极转变。

投放鱼苗替代修复水域资源现场
以案释法,全民共治守护碧水清波
据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使用电鱼机等禁用渔具捕捞,会通过电流导致水中鱼卵死亡、成鱼丧失繁殖能力,对渔业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破坏水域生态平衡。为此,执法人员以此案为典型,连日来深入乡村,开展“以案释法”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揭示电鱼、地笼、活饵垂钓等非法捕捞方式的危害,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凤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守护沱江河是我们的职责,群众的认可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将始终坚持‘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持续加强巡查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行为。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强化部门协同,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强大合力,共同让沱江的碧水清波,成为惠及万千百姓的生态红利。”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吴泽晖 郑云峰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