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融媒12月1日讯(通讯员 田晓芳)近年来,山江镇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功能叠加、融合发展、政策配套,致力于做好苗族特色小镇建设文章。截至目前,全镇有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有国家3A级景区老家寨苗人谷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早岗村苗人谷、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东就村,2014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0年荣获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镇,全镇16个村(社区)均被评为县级文明村。主要做法:
产业上突出“因地制宜”,构建产业兴旺新格局。该镇秉承突破第一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方针,以“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为发展目标,主导“烟叶、茶叶、猕猴桃、糯米、雷竹”等适宜山江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业,栽种茶叶11568亩,种植烟叶4416亩,种植猕猴桃7752亩,瓜蒌976亩,雪茶700亩,凉灯村雷竹移栽1000亩,并结合黄酒生产,种植糯米1500余亩。以村为主导,结合村级合作社,建立农户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山江镇4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提升镇区产业致富能力,做到村致富、民受益。同时,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搭建电商平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形式、多方法扩大乡镇村电商经营方式及规模,通过几年努力,完善了山江镇16个村(社区)电商扶贫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建设,并整合现有资源制定培训规划和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共建山江镇电商扶贫人才基地,结合山江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走出具有山江特色的新路子。
功能上突出“复合”,开创乡风文明新局面。坚持以民族文化为灵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和文化发展深度融合。恢复建设蚩尤庙、蚩尤炯、蚩尤像,打造八公山景区;保护、开发、利用老家寨、凉灯、黄毛坪、早岗等国家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修建的苗族博物馆,占地面积2865平方米,藏品2000余件,是国内知名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将苗族文化展示平台转换成精品景点;投资280万元打造了《苗寨故事》文化演艺节目,展示苗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苗族圣寨文化、苗族特色民居、苗族民俗文化、苗族节会、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苗族饮食文化、苗族农耕文化也得到了保护与传承,
工作思路上突出“融合”,树立乡村治理新理念。实施一套班子抓到底工作方略,坚持上下一条心,以点带面、以人带村,共同打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生态的山江苗族特色小镇。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加快建立健全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交通、通信、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与现代服务体系向特色小镇延伸,注重整合农业、文化、宜居、环境等各种要素,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特色小镇建设始终,加快将特色小镇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土地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提高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乡村治理提供新路径。
政策措施上突出“完善配套”,培育生活富裕新动能。围绕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本要素,修建了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游步道、旅游标识标牌、旅游购物场所等系列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启动建设老家寨、凉灯、黄毛坪1000间民宿群,预计2021年底建成200间。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群众参与”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县政府给全镇6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2000元/人的标准入股县旅发集团,实行连续分红10年,增加其家庭收入。
来源:山江镇
作者:田晓芳
编辑:周奕
本文为凤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