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农杨秀炳烘干下炕烟叶。
烟办主任调研烟叶生产。
烟农忙着烟叶分类编杆。
烟办主任麻炳林、烟草局局长向青松指导烟叶烘烤。
茶田镇党委班子指导烟叶烘烤。
烟农正在忙着烟叶分级扎捆。
凤凰新闻网7月17日讯(通讯员 龙林平)时下,烟叶陆续进入烘烤的黄金时节,全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到处闪耀烟农忙碌“赶烤”的身影。烘烤工场内,成排的烟农们忙着烟叶分类编杆、上炕装烤。看着刚刚出坑的一杆杆“金叶子”即将变成一张张“红票子”,烟农们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我是一名参战老兵,去年种植烟叶60亩,在烟草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熟练掌握了生产技术,也发了点小财,同时还为本村留守群众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今年我流转了村里200亩土地,种植了100烤烟和100亩水稻,计划明年进行轮作。”面对刚下炕的一堆黄澄澄的烟叶,阿拉营镇黄合社区烟农杨秀炳脸上挂满了笑容,他高兴地说:“现在政策好,政府给新建了20栋新能源烤房,烟草技术服务到位,烟叶收购价格又比去年上调了5%,今年预计有50多万元的收入,除去成本,20万元还是稳赚,虽苦了点,但来钱快,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龙合兴是落潮井镇板帕村一名年青的支部书记,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强村富民,按照班子明确的“主干带头、规模发展、品质高效”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富民行动,带头种植200亩烟叶,发动了7户村民种植烟叶184亩。目前,全村已经采烤了第一房下部烟。对于丰收在望的烟叶,龙合兴难掩内心的兴奋,信心满满地说:“烟叶在我们偏远苗乡是一个好产业,产前投入有贷款,技术指导有烟站,烤房建设有政府,遭受灾害有保险,烟叶收购有公司。明年我们将继续发动村民扩大烟叶种植面积,让烟叶产业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带动全村广大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烟叶烘烤是一项精细活,技术含量最高、工作难度最大、劳动付出最多,每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烤烟的成败,凤凰县烟办、县烟草公司积极组织协调,统筹整合乡村干部、专业合作社、烟叶技术员及广大烟农积极采收烟叶,开展烟农烤师培训,加强烘烤技术指导,为烟叶增效、烟农增收保驾护航。
烟叶生产是凤凰县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为巩固和发展好烟叶产业,极力打造烟叶高质量发展新标杆,该县坚持把烟叶产业放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夯基础、转方式、提质量、树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主动应对烟叶市场新变化,持续推进“山上提质、山下扩面”,调整优化烟叶产业布局。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的烟叶产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堡垒和带动引领作用,推动烟叶产业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在烟叶生产各个关键环节,以“烟农增收大讲堂”形式开展烟农技术培训,同时组织烟技人员进村入户为烟农提供技术咨询。在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统筹资金新建了70栋油电混合新能源烤房和对192栋老旧烤房进行了生物质燃料改造,极大地改善烟叶烘烤基础设施条件,有效地促进了烟叶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来源:县烟办
作者:龙林平
编辑:黄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