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8月14日讯(通讯员 许大晴)柏油马路穿村而过,白墙黛瓦与绿树浓荫相互映衬,清池塘、景观亭点缀其间……仲夏时节,走进凤凰县吉信镇火炉坪村,一派别致的田园画卷徐徐铺展。
近期以来,郑培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里,身着苗家服饰的讲解员正动情地讲述着“为民书记”郑培民的光辉一生;农耕文化体验园里,党员志愿者正热火朝天地采摘辣椒;各个产业基地里,西瓜、萝卜、生姜、烟叶正茁壮成长,散发出阵阵清香,昭示着即将收获的喜悦。
州直各党政部门干部纷纷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党员干部纷沓而至,廉政教育基地持续火爆
近日,湘西州直、八县市部分单位的党员干部们整齐列队,纷纷来到火炉坪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追忆缅怀培民先进事迹。
“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陈列物品……”新开馆的教育基地内,郑培民同志事迹的影像图片资料、生前的生活和工作用品、家书家训等,透过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陈列物品,重温郑培民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近距离感受到郑培民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他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奉献精神。
“目前每天都要接到很多咨询电话,根据各单位的预订,前往培民廉政教育基地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已排到7月下旬了……”县铭城集团运营负责人楚浩军介绍到。
党员干部参加展馆接受廉政文化教育
山川见证,一片赤诚之心铸就基地华丽蜕变
巍巍群山,大爱无形。
曾经的火炉坪村,是一个在湘西大山深处的苗族贫穷村落,地处云贵高原末端,要想走出大山,只能靠肩挑背扛。火炉坪是郑书记曾经的贫困联系点,他曾多次来到我们火炉坪村,关心这里的教育,支持这里的公路建设。“我们不会忘记,是一条14公里长的火禾公路,正是在培民书记的努力下,历时7年,终于贯通。这条路架起山旮旯里的苗寨山村与外界相通、与致富相牵的幸福路,我们苗家人亲切的叫这条路为培民路。”谈到通村公路,该村村民仍就心怀感激。后来为了纪念和缅怀郑书记,人们把这条火禾公路称为“培民路”,并在路边竖起一块“培民路”纪念碑。
“今年我们新修缮了基地,同志们日夜加班,给我们丰富了廉政教育的内容,全面提质升级后,目前已形成了‘一堂廉政课、一次田间劳动体验、一顿忆苦餐、一晚农家屋’的‘四个一’沉浸式廉政教育模式,届时,将迎来全县、全州、甚至全省的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活动,有压力也有动力,争取用好“培民精神”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带动火炉坪乡村旅游发展。”火炉坪村支部书记吴庆英介绍到。
郑培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早在2009年8月就已被评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去年初开始,经过凤凰县历时17个月的统筹调度,精心谋划,立新图治,如今已华丽蜕变,新修缮的基地陈列馆内,分为四个展厅,序厅为介绍厅,第一展厅为培民事迹厅、第二展厅为警示教育互动厅、第三展厅传承践行厅。展厅内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一个个案例,一份份悔过书,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真实的反腐倡廉课,深刻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在生活中,在工作上要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切实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底线,以清廉之风推动工作。
红色传承,一面清廉旗帜映射时代初心使命
清廉底色,科技赋能。
培民基地多媒体教室的一次清廉读书分享会,引起大家热烈鼓掌。
“红色经典书籍之所以值得反复诵读,正是因为每一部经典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让我们知晓建党初期筚路蓝缕的斗争历程,对中国红色建设之路的背后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展馆旁的多媒体教室,来自州纪委监委的干部田薇参加分享会深有感触的说到。
“我在展馆内用手机扫描参加了的廉政风险测试自测,虽然通过了测试,没有触发馆内的警钟,但也时刻提醒自己以后在从政的道路上要如履薄冰,自重自省……”县委办干部吴胜华参加展馆内的廉政风险测试自测后,深有感触的说到。
一座丰碑,一面旗帜。“培民同志身上尤为值得今天各位党员学习和发扬的还是他的爱民情怀和廉洁本色。工作人员曾在他的遗物中发现几本廉洁账本,上面清楚地记载着何年何月何日拒收何种礼品礼金,未能及时退还的,又交予何部门何人处理……”讲解员吴孟芝满怀深情的说到。
吴孟芝在展馆对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进行讲解
90后的吴孟芝出生在火炉坪村,在火炉坪培民学校读书时,自幼深受培民书记事迹的影响,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的回到培民学校教书,并在培民基地义务讲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从小便跟着父母做各种各样的农活放牛、种姜、栽烟、插秧、打谷子、烧炭、砍柴、打农药……2010年我从培民学校毕业,并在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培民书记的关怀像照进我生活里的一束光,传递给我知识,给予了胆小自卑的我无限温暖与关怀。他们的关心、鼓励、帮助与爱护成就了今天的我。而我也决心接住教书育人的接力棒,做好“培民精神”的接班人……”谈到未来的打算,吴孟芝内心坚定地说。
来源:县纪委
作者:许大晴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