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县吉信镇三角坪村:螺蛳壳里“做道场” 小庭院写“大文章”

图片22.jpg

图片23.jpg

凤凰新闻网9月25日讯(通讯员  田茂清)门前稻谷金黄,屋后绿树成荫,瓜果蔬菜满园,家禽家畜满圈,迎着9月初升的太阳,走在凤凰县吉信镇三角坪村,一户户农家小庭院传来鸡、鸭的叫声,像一首欢快的交响曲,折射出村民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曾经家家户户堆满柴草的庭院,现如今进行了硬化,变得整洁,屋后、房边空地养鸡、养鸭,在美化庭院的同时还带来了经济收益。”谈起村里的变化,吉信镇三角坪村党总支书记龙齐康有感而发。

庭院虽小,也能做出大文章

三角坪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全村232户927人,由于海拔高,干旱缺水,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2023年,在吉信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镇振兴办的精心指导下,三角坪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紧盯发展,瞄准关键,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发展“庭院经济”新路子,引导、鼓励农民盘活房前屋后空闲土地,发展“土鸡、土鸭庭院养殖”特色项目,拓宽增收渠道,将“方寸地”打造成增收“聚宝盆”。

“庭院经济”发展成效如何,农民最有发言权

走进奶坪自然寨龙兴社家,刚进院就被“叽叽喳喳”的鸡鸭声吸引到了,走近一看,一群毛色鲜亮、健壮的土鸡、土鸭正“排着队”等待主人的投喂,说起鸡、鸭养殖,龙兴社的妻子吴桂花打开了话匣子:“自从村里鼓励大家发展‘庭院经济’,我家就养了30只土鸡、20只土鸭,喂的是自家出的米糠、包谷,肉质好,养到过年卖。”

村支书龙齐康为我们算了一笔帐:“龙兴社是我村的脱贫户,全家7口人,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龙兴社和妻子吴桂花在家里照看三个孙子读书,今年养殖鸡鸭50只,可以卖到5000元左右,庭院经济项目奖补资金又有2000元,今年人均可增收1000元。”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重点监测户吴全生家,该户全家3口人,吴全生和妻子龙小妹都是八十多岁老人,有一个孙女在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家庭生活较为困难。为了提高吴全生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村干部和工作队几次上门宣传政策,鼓励他们养鸡养鸭。吴全生利用屋旁的一个空闲宅基地,围上围栏,养了25只鸡,养殖成熟后,可由村绿色农佳种养专业合作社收购。销售收入加上项目补贴,吴全生可以获得3500元的收入,人均增收1166元。

为更好发展“庭院经济”,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群众收入,三角坪村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特色产业项目,在充分了解村民的家庭实际情况及意愿的基础上,实施成本低、见效快的庭院养殖,同时依托本村绿色农佳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引导广大农民充分发挥庭院作用,科学养殖,带动增收致富。

像龙兴社、吴全生这样的农户,在三角坪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利用政府奖补资金,因户制宜发展庭院特色养殖,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提升。目前全村共有110户农户养殖鸡鸭6265羽。其中脱贫及监测户62户240人,养殖鸡鸭3800羽。

“一家一户的庭院别看面积不大,但房前屋后的空地有效利用了起来,闲置资源得到盘活,发展‘庭院经济’,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这也是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径。吉信镇将进一步做好对‘庭院经济’更合理、更科学、更精准的规划,推动向多形态、高活力、自循环的发展态势迈进,让方寸之地做出大文章,以庭院‘小经济’推动乡村‘大振兴’。”吉信镇副镇长、振兴办负责人王佳佳说。


来源:县委组织部驻三角坪村工作队

作者:田茂清

编辑:黄玉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