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11月29日(通讯员 蒋文杰)随着基层减负工作在各地日益纵深推进,出现各种新病层出不穷、老病挥之不去的状况。在减负动真碰硬的高压态势下,各种病情纷纷被扒掉了“伪善”的面具,首当其冲的便是“奇葩证明”这一顽疾,它不仅屡禁不止,反而变本加厉,变着法子“钻空子”,困扰着基层和群众,严重影响办事效率和社会风气。
“奇葩证明”的歪风邪气不该有一席之地,应坚决刹住。“奇葩证明”拥有广阔的市场,仿佛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迹可循的。受各种政策条文中不合理要求的“束缚”,上门办事者必须提供充足的证明和资料才能把事情交办成功,办事者和办事员都不得不按规办事。为了工作留痕,保障工作流程合规合法推进,提供相应的资料证明是合乎情理的,但这也为多此一举的“奇葩证明”提供了温床,给办事者和办事员都带来极大不便。例如:个人证明、结婚证明、无罪证明、取钱证明等等;工作人员抱着“脏水不沾身”心态,不存在任何的变通和让情,反而把小事夸大、把问题弄大,为了明哲保身,本着“多多益善”的办事习性,往往要求办事人提供除了文件要求的资料证明外,还需额外再提供更多“免责声明”和“奇葩证明”。
优化服务机制,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单位要树立责任担当,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在为民办实事中不断增强规矩意识,把准要求准则,不随意揣测和修改,从根源上预防“奇葩证明”的出现。在事情办理中,警惕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一味地将责任和要求都让办事者一人承担的情况,这既脱离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也严重伤害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本地区、本单位的长远发展。然而当下难以理解的是,证明提供的越来越多,而事情却越来越难办。为克服这一怪象,机关单位应组织好员工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培训,既要把上级政策文件吃透拿准,也要合理制定本单位方案和文件,切勿层层加码、“添油加醋”,扰乱正常办事程序,破坏党群干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惹得一身骂名。
在办实事中厘清边界,让合理证明生效。合理证明失去了原有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还需要“奇葩证明”来佐证,这无疑是一种形式主义和甩锅行为。合理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厘清政府、企业权力边界,加强对不合理要求和规矩的束缚,纠正工作作风,全面清理“奇葩证明”为基层减负、为群众减负。同时,加强对个别不诚信和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眼睛向下”,在务民事中寻找破解密码,而不是关着门拍拍脑袋,以“一刀切”的方式潦草处理,勿让个别不诚信的社会现象让全社会买单。
来源:凤凰县委组织部
作者:蒋文杰
编辑:黄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