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12月31日讯(通讯员 蒋文杰)群众的口碑是检验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一项“硬指标”。想要赢得群众的口碑,就必须争做一名“听得懂”群众话的好干部。以真情实意去解决七言八语,以“一点就通、一问就答”的过硬本事,化解长期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方能赢得认可和点赞。
“听得懂话”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装耳背”“分心式”“二传手”的干部在为民服务队伍中仍占有市场,“踢皮球”“挑毛病”“绕圈子”成为他们应付群众的必备技能。这种不负责的态度不仅自我“丑化”,还危及政府公信力,让办事者产生“刻板印象”,认为“坐板凳”的人的脾气很大。“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熟人生人两个样”成为群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能否解决事情是能力问题,而让群众感到办事不易、笑脸难见、反复跑腿则是态度问题。多一点解答、指引和提示,多为群众的事问问路、跑跑腿,哪怕最后仍未办下来,也要做好“一次性”提醒,让群众感到暖心、贴心和安心。我们现在各项为民服务的口语打得都很响亮,但工作人员的精气神和实际所为却与标语要求背道而驰了。应及时转变思想态度,深知标语不是装饰和口号,而是检验工作成效的一把尺,群众的满意不满意更是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
“听得懂话”的干部成长往往会更快。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不是在书本中“咬文嚼字”,玩弄文字游戏就能去实现,而是要在答好“群众题”中写好“基层论文”,在身赴一线、服务群众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才是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和最快途径。耐心听取群众诉求,细心处理群众的难点痛点问题,真心解答问题疑惑。在为民办实事中不断汲取工作经验、社会经验,摸清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在举一反三中探索潜在风险,在实践锤炼中寻求为民答疑解惑的“最优解”,持续优化为民服务路径,以最诚挚的态度、最有效的方法、最扎实的行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实现个人成长与为民服务成效的双向提升,逐步成长为群众信赖、组织放心的好干部。
“听得懂话”的真本领要在实干担当中加以修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在为民服务中力争提升服务水平,不仅有助于重塑和提升自我形象,还是增强党和国家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夯实群众基础。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的事时刻放在心头上,在服务群众的实践调研中充分展现披荆斩棘的无畏勇气与奋勇争先的蓬勃锐气。耐心倾听群众“倒苦水”,做到坦诚相待、共情共鸣,坚决摒弃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拒做表面文章,以务实作风换取口碑。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毅力于业务能力提升,坚决杜绝做得过且过的“撞钟先生”,抵制“打卡式”上班。群众是最公正的“阅卷人”,群众的问题是试卷、是课题,干部成长的优劣、速度的快慢以及成绩的高低,皆由群众来评判打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这一关键作用,以群众的满意度为重要衡量指标,精准指引干部前行的方向,推动形成干群紧密相连、携手共进的融洽画面。及时更新服务理念与方式,主动与群众站在同一战壕,并肩作战。把“风声”化作“心声”,不仅要听赞誉之词与斐然成果,更要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去接纳批评之声和棘手难题。
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不断练好“听得懂话”的真本领,将为民服务的初心外化为可观可感的生动实践,在服务群众的点滴中绽放开来,以实际成效坚守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
来源:凤凰县委组织部
作者: 蒋文杰
编辑:黄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