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篮球,汗水,笑声:一个村庄的暑期“脱机”计划

篮球训练现场。

篮球训练现场。

篮球训练现场。

凤凰融媒7月29日讯(通讯员 杨剑城)傍晚五点的湘西凤凰,夕阳为木江坪镇中寨村篮球场镀上一层金色。20多个孩子从四面八方涌来,最小的才5岁,最大的不过10岁。人群中央,黄丝桥中学教师安陆生正弯腰整理篮球,额头汗珠滚落,孩子们清脆“安老师”呼唤中,开启又一个远离手机屏幕的傍晚。

这位曾带领县队在州县各级比赛中屡创佳绩的“篮球健将”,如今把赛场经验化作乡土间的育人良方。自暑假开始,安老师主动联系村支书:“把孩子们组织起来,我来教他们打球!”每周五至周日傍晚,运球跑圈的脚步声、“手腕要用力”的叮嘱声便会准时响起。从掌心触球的角度到传球时的眼神交流,安陆生把县队训练的细节搬进村庄,连队员间的趣味传球游戏也成了教学“利器”。10岁的男孩扬起布满薄茧的手掌:“这是安老师给的‘篮球勋章’!现在我能连续胯下运球二十多次啦!”

中寨村的这片篮球场,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两年前,全村集资捐款将坑洼的水泥地改建为标准篮球场,添置了专业篮架。这个暑假,篮球场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安老师特意把训练时间定在傍晚:"白天太热,很多孩子要帮家里干农活。"场边场地还晒着玉米,裤脚上沾着的泥巴,都是孩子们从田间地头赶来的印记。参与训练的孩子也从最初的7人增至20人。

训练结束后的半小时,篮球场就变成了“心事倾诉站”。10岁的杨航告诉安老师:“爸爸打电话说中秋回来,要看看我学的‘三步上篮’”。安陆生拍拍他的肩膀:“那咱们加练,让你爸吓一跳!”村支书杨元召翻着签到本感慨:“安老师来了之后,连家长都跟着变了。以前蹲在路边刷手机的家长,现在个个成了场外指导。”

夜色渐浓,篮球场亮起了灯光。安陆生弯腰捡起散落的矿泉水瓶,动作利落得像个“年轻人”。问及坚持的动力,他望着远处山峦的轮廓:“我当年就是抱着篮球走出大山的。现在,该轮到孩子们了。”

来源:凤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剑城

编辑:周奕

本文链接:https://www.fhxww.cn/content/646941/63/1516313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