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融媒7月31日讯(记者 冉光豪)7月30日上午,北京科技大学锦绣苗华实践团与湖南省凤凰县德榜村银饰传习基地举行“第二课堂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双方将依托德榜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建实践育人平台,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科技大学实践团代表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合作旨在深化校地协同,将非遗瑰宝转化为育人资源。通过建立实践基地,该校将为学子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引导青年学子在银饰技艺研习中感悟工匠精神,同时借助高校智力资源助力非遗传播与创新设计。
签约仪式现场。
签约仪式现场。
德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以苗银千年历史为引,详细介绍了“錾刻”“花丝”等核心技艺的文化价值与传承现状。他表示德榜村银饰传习教育实践基地将不仅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更是一个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让年轻学子亲近非遗、感受匠心的独特空间。他对北科大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期待通过实践基地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现场演示了银饰制作的关键工序。
签约结束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演示了银饰制作的关键工序,同学们近距离观摩了熔银、锻打、拉丝等精湛技艺,深刻体会到“一器一物皆匠心”的文化内涵。
北京科技大学锦绣苗华实践团成员李怡然说:“建立这个第二课堂,不仅是有利于北科大学子在未来每一年的社会实践中,来这里学习苗银技艺共创乡村振兴,也欢迎其他全国高校的学生团体来到这里进行社会实践,跟随麻老师一起学习苗银锻造技艺,了解苗银文化,走进苗寨群体,让大家看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同时也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凤凰古城这所拥有着无数苗寨文化的历史古城,来到这里走进这里学习非遗技艺,共创传承创新。”
深刻体会到“一器一物皆匠心”的文化内涵。
据悉,该基地未来将定期开展银饰技艺实训、文化研学、创新设计工作坊等活动,探索“非遗+教育+创新”的传承模式,通过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兼具文化情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非遗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来源:凤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冉光豪
编辑:周奕
本文为凤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