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融媒8月7日讯(通讯员 毛嫣然 刘功豪)位于凤凰县茶田镇的千亩烟田里,连片的烟株舒展着宽厚的叶片。当下正值烤烟中期管理关键时节,烟农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装车,这片孕育着丰收希望的土地上,正奏响产业振兴的收获乐章。
“这茬烟的长势好,只要烤得好,一年能多赚不少!”村民指尖抚过烟叶脉络,黝黑的脸上堆着笑意。“以前凭经验种,花叶病能毁掉半亩地。后来政府、烟办及烟草公司常来指导,我们按要求及时施药预防,病株少了很多!”
在烘烤工厂,茶田镇都桐村党支部书记郑明军打开烤房门,一股焦糖香扑面而来,金黄的烟叶在烟夹上整齐排列。他提到,以前烤坏一房烟会心疼得几晚睡不着,如今镇里组织去县里学习烘烤技术,合作社还有“土专家”驻场指导,按“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操作,每房能烤出1200斤左右的烟。每亩烟田能产300斤左右烟叶,今年上等烟比例提高不少,按一斤20元左右计算,1亩地就能有6000多元收入,种烟确实能带动村民致富,让日子更有奔头。
“茶田镇现有烟农29户,烟叶种植2000亩,116个烤烟房。烟叶是茶田镇的‘黄金叶’,我们不仅要种得多,更要种得好。”茶田镇党委书记吴波介绍。茶田镇把烟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五大行动”的重点抓手,打出“规划+技术+合作社”组合拳。2024年以来,镇政府牵头制定《烟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目标,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烤房和灌溉设施,推动烟叶产业蓬勃发展。
群晖烟农服务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内,墙上的“专业化烘烤宣传公示栏”格外醒目。相关人员表示,仅靠硬件提升还不够,镇里联合县烟草公司组建了技术服务队,从育苗到烘烤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每户烟农都有“技术靠山”。合作社负责人杨秀群说:“以前散户种烟,技术落实不到位,烟叶品质参差不齐、卖不起价;现在加入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抗风险能力强多了。”
近年来,凤凰县茶田镇聚焦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规模化扩张、带动农户增收、推进技术升级,实现产业质效双提升。截至2025年,种植面积达2000亩,较2017年增长3倍;种植户从2017年的3户增至29户,在每年3月至9月的烟叶生产周期内,每户种植户可吸纳约40户劳动力务工,务工人员年最高收入超2万元;烤房从2017年的20个增至116个,同时以烘烤设施改造为突破口,推动技术迭代,改造清洁高效的生物质烤房,实现烘烤环节“绿色环保、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来源:凤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毛嫣然 刘功豪
编辑:周奕
本文为凤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