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现场。
凤凰融媒4月10日讯(通讯员 王晓婷)4月7日晚上8时,凤凰县人民法院吉信法庭调解室正在承办一起法官线上远程调解民间借贷纠纷案。
原、被告系朋友关系,2021年被告因资金周转向原告借款15000元,双方未约定还款期限。后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还款未果,故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了解案情后,考虑到原、被告本是朋友关系,认为通过调解化解纠纷更有利于维护双方情谊。经电话沟通确认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后,法院着手协调具体时间。考虑被告在外务工,时间不方便,承办法官当即回应:“今晚八点准时连线,咱们线上调解室见!”
4月7日晚8时,承办法官准时通过“多元调解”小程序在线开展调解工作,逐项向双方阐明法律关系及违约后果,并依据当事人诉求动态调整调解方案,引导彼此换位思考。经过1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就还款时间、还款方式等问题逐步达成共识,最终通过电子签名在线完成调解协议签署。至此,该起“熟人借贷”危机得到圆满化解。
吉信法庭通过“云端调解+夜间法庭”便民举措,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畅通维权绿色通道,不仅体现了吉信法庭对司法为民初心的坚守,更折射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的担当作为。
法官提示: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应当遵守诚信原则,出借人依约向借款人支付借款,借款人按期归还借款本金和约定利息。民间借贷资金大多属于自有闲散资金,借贷双方之间常存在亲属、同事、同乡、同学等密切关系,在借贷形式上往往简单随意。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常很难举出充分证据证明借贷事实。因此,借贷双方最好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做到有据可查,毕竟“口说无凭、立字为证”,这样可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减少纠纷的发生。
来源:凤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晓婷
编辑:周奕
本文为凤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