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肖纪美

  肖纪美,男,1920年12月7日生,湖南省凤凰县得胜营(今吉信)人。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肖纪美于1933年县立小学毕业,至17岁在长沙明德中学寄读,三次获得数学比赛冠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凤凰县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1943年工学院矿冶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历任湘西国立八中、湖南省立十三中教员,重庆兵工厂技术员,经济部标准局技士。

  1948年2月,肖纪美赴美国留学。1949年1月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冶金学硕士学位,1950年8月获冶金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林登堡钢铁热处理公司实习一年半,随后在爱柯产品公司和美国坩埚钢公司任研究冶金师,从事产品分析和科研工作。在美国的十年经历中,积累了金属材料理论与实践的学识和经验,熟悉了金属材料质量、工艺、合金钢基础研究与应用,掌握了工程技术的实际操作本领。

  1957年7月,肖纪美排除重重阻挠,放弃国外工作的优厚待遇和良好环境,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议建设。同年10月到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先后任金属物理教研究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主任。

  1978年被聘为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组和腐蚀科学学科组成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1月改称院士)。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四届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荣誉会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顾问。并在中国兵工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所属的材料专业委员会任职。1990年至2000年担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推进了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建设。

  肖纪美是中国材料学界著名的科学家。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了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基本成分设计和力学性能计算的新方法,获得了美国专利。回国后40多年来,长期从事合金钢、晶界吸附、脆溶沉淀、晶间腐蚀、断裂科学、氢损伤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先后开设热力学、金属材料学、腐蚀金属学、合金相理论、金属物理、断裂化学、金属的韧性与韧化、合金能量学、材料学的方法论等课程。他发现“氢致滞后塑性”现象,提出了反映缺口上应力腐蚀断裂韧性新参量,对钛合金氢致开裂及水溶液中应力腐蚀断裂的动态过程,提出了氢损伤机理。他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开展材料的应力腐蚀及氢开裂机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强调综合应用金属物理、断裂力学和腐蚀科学,分析和解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许多严重的断裂问题和材料质量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我国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力、建筑、兵器、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工业部门158个项目工程材料与构件的断裂分析和安全性评价,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构件断裂分析方法,并于1983年获国防科工委及冶金部攻关成绩优异奖。他所主持的断裂研究项目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肖纪美从1962年至今先后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60多名。先后到20多个省、市的50多所大学及95个学术研究单位和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国家讲学,12次应邀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1980-1995年,他担任国际学术刊物“Acta Materialia”及“Scripta Materialia”的中国编辑;1999年美国腐蚀学会(NACE)授予他“资深会员”称号,在国内外材料科学界有广泛的影响。

  他倾注一生精力和心血,研究解决材料科学问题,积累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先后或与合作者共同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单独发表《材料的失效分析、性能预测和结构设计》、《高强度钢水介质应力腐蚀研究》等专业性论文200多篇。先后出版专著16部(共计560多万字),其中《合金能量学》及《合金相与相变》于1988、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已拍摄成电视科教片)一书于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材料学的方法论》于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此外,与他人合作主编的《金属腐蚀手册》于1991年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及《中国稀土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于1993、1995年获教育系统的优秀图书奖。

  鉴于肖纪美教育、科技事业上的突出贡献,1977年至1986年先后授予他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冶金教育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国务院侨办授予他全国优秀归侨称号,中国科学院给他颁发“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荣誉奖章。1991年10月国务院发给他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授予他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从1977年至1999年,共获得部级奖励27项。

  肖纪美在《材料学海拾贝》中提炼了12条切身体会,可谓从事材料学研究的经验之谈和理论概括。他直言自己受益于逻辑学和系统论。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帮助他做到概念明确而不僵化,判断恰当而不绝对,得出正确的推理;应用系统论的概念和技术帮助他有效地系统地分析材料问题,因而提出了微观材料学及其5个组元(性能、结构、环境、过程、能量)和宏观材料学及其两个分支,促进了材料学的研究与分析。他用演绎、归纳、类比三种推理方法,分别导出自然过程的方向、路线和结果,认为自然过程总是朝着能量降低的方向,遵循阻力最小的路线,达到适者生存的结果。他采用类比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类比材料与系统、材料与人才、材料与经济形势,深化认识。他自觉地运用交叉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发断裂化学、合金能量学、宏观材料学等领域并取得了进展。在总结治学之道和为人之理时,他引用中国古代名言哲理,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要求从事科研事业要学而思,学且问,勤学,慎思,善问,积累和提炼,达到浓化、饱和和创新。争取在材料学领域里做学问、成事业达到三境界:怀大志,追求;勇献身,拚搏;终成就,喜悦。他为一本书题词写道:人的生命在于新陈代谢;学科的发展在于交叉结合。因此,他以诗言志抒怀:

  勤学复善问,苦思后追寻;

  哲理化情韵,真善依美撑;

  残途追境界,同皈何需分?

  肖纪美年过80高龄,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豪迈地宣称:“我是湘人,愿引屈原《离骚》作为追求互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是教师,愿引孔子《论语·述而》中一句话自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