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阳光下的吊脚楼

  钟志红

  对吊脚楼初初的认知,更多的停留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当驻足在湘西洗车河流域的秀丽风光中,不可抹去的吊脚楼,给人一种无以言状的情愫,加速拓展遐思的半径。

  彼时,走在青石板铺展的逼仄老街上,依山伴水的吊脚楼次第唤醒我孩童般的欣喜。要承认,人近天命之年,人生的阅历稀释了猎奇的激情,日渐远离美的沮丧,不时撩动期待美的欲望,从而成为追逐名山大川的动机。这些年来,前往“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戈壁滩,聆听阿凡提的乐曲以馕果腹;骑马在康定草原驰骋,不着调地来两句“跑马溜溜的山上”;虔诚地站在青藏高原的屋脊,体味与太阳最近距离的风情,可在我的旅行日记里,还是速写着走马观花的文字,仍然缺少从眼睛到心灵的彻悟,更谈不上感情厚重、思想净化的洗礼。于此,当我厝身于吊脚楼前,隐约的心迹渐渐被激活。

  彼时,湘西的天空阴霾乍现,给人平添了一丝郁闷。当我努力地调节心情时,一对衣着光鲜的土家母女从身边闪过。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位阳光女孩,她与我的女儿年龄相近,回头甜蜜的莞尔灿若莲花,着实成为阴云下一道炫目的风景线。目送母女远去的背影,我的视野延伸开来,审美灵气的回归,或是母女喜庆表情的指南,只觉得吊脚楼彰显出高海拔的身躯。

  心由境造。五峰山的一垄垄黛绿,洗车河水的一脉脉光影,可是招惹土家人的垂爱?春绿冬雪,一抹抹纯洁无瑕的主色调,是我熟悉又赏识的色泽,它或是宁静的化身,或为清凉的诠释,把恬静的柔软、本质的平实捎来;咫尺间,我貌似搜索到翠鸟啁啾、流水潺潺,涂抹着大商埠的深沉,书法着凉亭桥的繁体……

  行走在老街古巷中,我迈出的是脚步,收存的是感叹。不古的吊脚楼早已习惯了昼夜的周而复始,依然故我地保持沉默无语的姿态,可在等待阳光的莅临?品读青石梯,未尝不是在阅读历史的纸页。虽然,我抚拭“穿斗式”木墙的薄尘,触及到它见棱的缝隙,所迸发出的音频:硌手的肌肤,每脱落下一鳞的碎屑,真如一颗颗有形的甲骨文字,大写着沧海一粟的细节,展现一帧帧黑白定格的相片。换个角度说,它不知烙印下几多文人骚客的墨宝,折射出时空厚重、文化不朽的跫音,摆手舞、梯玛歌,收藏有几许色彩不老的华章。

  千百年来,錾刻在吊脚楼的无字音阶,承载着沙场烟火、马嘶剑折的片断,见证着风起云涌、朝代更替的特写。遍体的拭痕,正如不见峰顶的等高线,一圈圈地勾勒着我们的父辈、父辈的父辈的背影———吊脚楼,一件遮雨挡风的胄甲,一个以时光与风雨为经纬线所交织的圆点。

  一阵清风从远处而至,导航我走近一幢静谧的吊脚楼。吊脚楼与新时代的楼宇保持相当的距离,上了年龄的主人脸上流露着古朴和敦实的表情,让我轻易定位一种接地的质感,敬意油升。关于吊脚楼的故事,老人的只言片语远离诗赋,回避妙笔生花,只有口语的风格表述……老人的老伴安静落座于一张小凳上,不时地仰望天空,嘴角的蠕动不知是惯性使然,还是她私语怎样的文字?诚然,我无法辨析这对老人的眼光,清亮还是浑浊,如同我不知老伉俪人生的这本书,究竟有多少内容附丽给了吊脚楼,但能肯定的是,吊脚楼与老人有如一幅木刻作品,却又以静止与动态的交融,把原生态的画面,演绎得立体彩色。

  回首再见那一绺迟来阳光,分明穿透吊脚楼的牢固,无声胜有声地彰显一个新时代的鼓乐。滑过吊脚楼的日月,在我即将步入颐养天年之际,照明人生无终止的哲思———老去的只是沉浮世俗的荣耀,不老的方是古镇如故的情怀。无论风雪如磐、硝烟弥漫,吊脚楼以不倒的身姿、不变的容颜,遏制我刻意追逐名利的虚荣,秒杀我贪婪欲望的浅薄,让我痴迷于纸醉金迷的享乐主题,溺亡在一粒小小的尘土中……

作者:钟志红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