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9月13日讯(通讯员 田小英)9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拟确定首批63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在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示,凤凰县赫然在列。
近年来,凤凰县深入挖掘优势资源,创新发展路径,探索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文旅之路。
坚持农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建成德榜村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蜡的世界蜡染工坊、十里牌村玛汝民族服饰工坊、竹山村非遗美食工坊等农旅融合基地。完成菖蒲塘水果产业园—飞水谷景区、落潮井万亩猕猴桃基地、吉信万亩生姜基地、腊尔山万亩蔬菜基地等一批集研发、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观光园。积极开发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休闲度假游、研学游、红色教育游、康养体育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2020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20.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亿元,完成乡村旅游分红447.79万元,惠及村民2.8万人。菖蒲塘村、大坡村、竹山村入选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菖蒲塘村成为全国精准扶贫样板,“竹山旅游扶贫模式”成为全国行业扶贫样板。
同时,深化国有文旅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整合铭城公司、展凤公司、延创公司、全域旅游公司和旅投公司,组建凤凰铭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控股国有文旅企业、推进国有文旅企业混改、引进战略投资者参股等方式,实施县属国有企业转型改革,培养了一批“专、精、特、新”的文旅企业。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用活民间企业资本资源,优化配置乡村新旅游景点、苗乡新民宿、苗乡农副产品资源,增加旅游发展新业态,增强凤凰旅游新的盈利增长点。“古城之外有苗乡”的思路得到拓展延伸,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县文旅广电局
作者:田小英
编辑:黄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