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拓荒的精神辟出“黄金”路 ——凤凰县新场镇产业生产纪实

图片17.jpg

乡亲们正在基地准备套种苦荞

凤凰新闻网2月27日讯(通讯员 杨卓亚)“大家攒劲,翻松了土好栽荞来。”在新场镇官寨、木根塘村万亩油茶+苦荞基地里和大家“做功夫”的官寨村副书记王平华和大家说道。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忙碌的季节。在基地里村干带着乡亲们正忙着旋耕土地、起垄、补苗,眼下正是早春时节,第一批“春荞”又到了播种的时节,基地的田间地头村民们躬身劳作,种下一年的“希望”。

曾经的官寨村矿井林立、遍地黄金、附近的木根塘也是深受影响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崽卖伢田,饿死子孙”,钱包鼓了生态欠账却多了。2014年凤凰打响生态保卫战,停产整改、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焕然一新的官寨村迎来新的发展。

2017年初村支两委通过开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选取油茶作为村里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定下“路子”村干带着群众栽下“希望”。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在油茶基地里,官寨和木根塘推行“油茶+”模式,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新思路,用苦荞、雪茶、黄精、魔芋等短期产业养油茶长产业的发展模式。在火马村的猕猴桃基地推行“猕猴桃+苦荞+南瓜”模式。2022年,仅官寨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了37万元,其中雪茶创收12万元,魔芋创收15万元,烟叶创收1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000元。

图片18.jpg

基地种满了“油茶”、“黄精”“苦荞”

2022年百年不遇的大旱席卷了三湘大地,官寨、木根塘村的油茶、荞麦、黄精等产业受损严重,面对这样的局面老百姓中间炸开了锅。“茶苗死了那么多,我们的产业还搞不搞?产业分红今后还有没有?”艰难的抉择摆在了村支两委面前。最后,老党员王平会力排众议“油茶产业我们还要坚持搞,苗死了我们再栽。”

图片19.jpg

一筐筐“黄精”即将变成“黄金”

“固步自封”荒土,“解放思想”兴业。2023年正月,官寨村支两委了解到一家外地农产品种植销售公司手中有大额农产品订单急需流转土地,官寨村、木根塘村两个村的班子主动找到该公司寻求合作。通过初步磋商该公司与两个村达成初步合作协议,第一期拟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油茶+蔬菜套种。村里的“地”免费提供给企业种蔬菜,企业免费给村里补种油茶、给村民提供用工岗位、油茶的“基本”管护、村集体的增收一下子都有了方向。

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转型,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官寨、木根塘所有村民的心中;从产业发展争取项目资金靠“等”,到解放思想带着土地和产品主动去“找”,思路决定了村里的发展出路,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带着资金和产业项目回乡创业,“民族要复兴”的光明蓝图振奋人心,“乡村必振兴”的自信正在官寨、木根塘、火马村和新场镇汇聚成一股股涓涓的力量。

来源:新场镇

作者:杨卓亚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