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县团结村“微治理”彰显治理温度

花坛拆除前。

花坛拆除后。

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

召开党员群众会议征求党员意见。

凤凰融媒7月26日讯(通讯员  唐梦婷)“以前这里会车特别不方便,现在花坛拆除了,道路宽敞了,大家出行也更安全了。”近日,凤凰县阿拉营镇团结村的村民们看着门前平整开阔的道路,对村两委高效解决群众难题的做法赞不绝口。这小小的道路变化背后,藏着基层治理的大学问。

这一变化源于该村阙某某家在门前砌筑的小花坛。起初,阙某某为美化居住环境,在自家门前修建小花坛,但不久后,周边群众陆续反映,该花坛占用部分公共道路空间,导致车辆会车时存在安全隐患。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信号,团结村村支书与驻村干部第一时间响应,通过实地走访、意见征集等方式,全面摸清问题根源。

7 月 15 日,团结村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会议,就该问题进行民主商议。与会党员群众一致认为,尽管花坛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局部环境,但确实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影响,应予以拆除。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签字确认,并主动上门与阙某某家沟通交流,耐心宣讲政策法规与利弊关系。与此同时,村两委邀请村内乡贤能人参与调解工作,通过“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促成阙某某家砌的小花坛得到拆除,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响应诉求、民主协商议事、凝聚合力解决。”阿拉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纠纷的成功化解,是阿拉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度实践,彰显了基层治理中“源头预防、就地化解”的核心要义,更是该镇以“微治理”激活基层动能、推动矛盾纠纷在村级层面高效化解的典型范例。

近年来,阿拉营镇深刻把握基层治理规律,积极探索现代化治理路径,构建起“党建引领+群众自治+乡贤助力”的立体化工作机制。通过强化党组织在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夯实群众自治的制度基础,激发乡贤群体的社会治理潜能,充分释放党员、乡贤、网格员等多元主体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协同效能,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格局。与此同时,该镇建立的“群众反映—干部走访—民主议事—合力解决”闭环治理体系,实现了治理流程的规范化、精细化,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从“事后处置” 向“源头治理”的根本性转变。

来源:凤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梦婷

编辑:彭晗

本文链接:https://www.fhxww.cn/content/646941/60/1515734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