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融媒9月18日讯 (记者 肖昕翔 侯一帆 沈荣灿 湘西台记者 王庭甫)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是土家族、苗族、汉族三个民族嵌入式聚居村。大学生村主干向黎黎,团结带领村里的果农进军电商,卖水果、卖苗木、卖技术,做大做强村里的水果产业,让甜蜜的“百果园”变成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
金秋时节的菖蒲塘村,瓜果飘香,沁人心脾,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向黎黎在自家的电商小站里,忙着将新鲜下树的猕猴桃打包发货,期间还不断有村民来免费领取包装盒,或者干脆将自家果子运来一起包装邮寄,向黎黎都是笑呵呵迎上去搭手帮忙,将自家的电商小站变成大伙的电商服务站。
向黎黎告诉记者:“以前的话,他们去镇上或者是城里发货,现在到我家来发货就更方便,快递每天下午两点钟准时来收货。”
菖蒲塘村果农田红科感激地说:“到向黎黎这里发货的话,快递费平均一箱可以节约2到3块钱,发得多的话,一天可以节约几十块钱、百把块钱,对于大家也不是小数字。向黎黎提供这些服务都是无偿的,就是免费帮大家发。”
菖蒲塘村是一个传统水果种植村,受制于传统的经销商渠道,村民种植的猕猴桃、柚子、柑橘等水果往往是丰产不丰收。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叮嘱乡亲们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菖蒲塘村开始思变。也是在这一年,大学电商专业毕业的向黎黎开始尝试电商销售家乡的水果和苗木。
向黎黎回顾道:“以前村民销售水果比较被动,买家上门来收,由买家定价,现在我们自己做电商之后,就会对市场更加了解,自己的话语权也就更多,根据市场需求,种出适合于市场的水果和苗木。”
市场的反响印证了向黎黎的敏锐探索,通过几年时间的积累,她的电商销售网越来越广,客户遍布上海、北京、长沙、西安、铜仁等地,每天发货上百箱,年收入超二十万元。尝到电商甜头,向黎黎没有忘记乡亲们,她鼓励大伙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积极向电商“进军”。村民张姣一家种植的猕猴桃,原来都是挑到镇上的集市摆摊售卖,又累赚不到钱,自从跟向黎黎学会电商后,水果收入轻松翻倍。
菖蒲塘村果农张姣提起向黎黎总说:“她是一个比较热心肠,比较乐于助人,村里也是起带头作用的 然后帮我们卖苗 还有卖果子, 收入都增加了,应该两三倍的样子。”
在向黎黎的带动下,村里50余名青年组成“电商青年军”,通过邀请网络达人授课,互学互助等方式,主动学习直播带货,利用阿里巴巴、抖音、快手等平台录制短视频,宣传推介和销售菖蒲塘及周边乡村的水果苗木,让菖蒲塘村水果苗木成为网络“紧俏品”,年创收入达300多万元。极大拓宽了菖蒲塘村农产品销售市场。
向黎黎说:“这么多年以来,大学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能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来帮助到大家,共同把猕猴桃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是我非常乐意的事情,也是我专业范围内的事情。”
从挑着水果走山路去县城卖,到如今的快递车直接开到果园门口。向黎黎推动的“电商+物流”模式,让菖蒲塘村的猕猴桃、蜜柚、苗木搭上“云端快车”。她与快递公司合作设立村级收发点,将物流成本降低20%,单日最高发货量达500件。在市场的带动下,菖蒲塘村水果及苗木产业面积超6000亩,总年产值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万元。
不仅物质丰裕,还要精神丰富,作为大学生村主干,向黎黎在村委会、院坝会以及结对帮扶等工作中,积极宣传民族政策,讲好团结故事,让群众在产业开发、生产生活、文化活动等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做甘为维护民族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发展致富的火车头、示范者、铺路石。
凤凰县廖家桥镇党委书记吴颜森介绍:“向黎黎作为一个村干部,她积极地投身于村里的建设,发展的各项事业,在党的建设,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各方面,她都是积极地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在她身上真的是太具体太生动了,菖蒲塘村,正是因为有她这样一批人青年,一批的能人,所以我们菖蒲塘村以前发展好,未来会越来越好。”
如今的菖蒲塘村,家家有果园,户户有苗圃,人人懂技术,个个会种植,卖水果、卖苗木、卖技术,总年产值过亿元,靠种植水果,各族群众过上了团结奋进的甜蜜生活。
来源:凤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昕翔 侯一帆 沈荣灿 王庭甫
编辑:龙雯
本文为凤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