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不垮的屋檐,冻不冷的人心——凤凰县腊尔山镇“抗雹”救灾纪实

凤凰新闻网3月11日讯(通讯员  严慧芳  郭健邦)3月2日17时,晴空万里,霎时间乌云密布,突然一阵噼噼啪啪的沉闷响声响起,鸡蛋大小的冰雹混杂着雨滴倾泻而下,瓦房屋顶顷刻碎裂。

“全体干部立即集合,分散到村,投入抢险救灾!”

“收到、收到、收到……”

腊尔山镇即刻吹响“抗雹”救灾“集结号”。

争分夺秒,守卫群众安全“生命线”灾情发生,该镇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雹”救灾指挥部,“镇村组”三级联动,驻村干部、村(社区)两委、组长、党员迅速投入抢险救灾,摸排受灾情况、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物资,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该镇党委书记龙建为表示“我们主要对老旧瓦房、村主干道路、农田大棚开展‘地毯式’排查,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受灾群体组织疏散,通过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在夯卡同福苗寨、拉忍、科茸等受灾比较严重的村庄搭建热餐食、热水集中供应点,同时各级领导和应急管理部门也迅速联动响应,指导救灾,源源不断保障物资供应,有效保障受灾群众都‘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住’”。

据悉,此次冰雹灾害致该镇房屋、钢架棚大范围受损,农作物受灾粗略估计2000余亩,道路多处损毁。累计转移安置受灾严重群众1400余人,启用村小、党群服务中心等作为临时安置点。

图片1.jpg

科茸村在冰雹灾害当晚发放棉被等应急物资

精准核灾,织密灾后重建“保障网”。3日至4日,气温骤降超10度,持续低温之下,一个晚上的时间,房顶、车面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白色”,远处的松树换上雾凇“新皮肤”,天气“冷酷”,却挡不住党员干部冲锋的脚步。

“为了核实受灾情况,英姐带着我在村里挨家挨户跑了一天,在穿孔的房子里钻进转出,走访了上百户人家。我好几次都累得想放弃,想说今天就统计到这吧,但看英姐一声苦也没喊过,我也被她的精神鼓舞,继续坚持了下去。”忍务村年轻的驻村干部小郭语气里满是对村妇女主任的敬佩。

灾后48小时内,镇党委政府积极调拨方便面、矿泉水、机压炭等应急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村,制定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实行党委政府统筹、联村领导包片、专班具体负责、分片包村实施。由联村领导带队,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协同“作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逐户核查农房受损、农作物受灾情况,建立“一户一档”灾情台账。精细摸排、科学分类、精准帮扶,动员群众抢抓有利天气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同步对接农业、保险等单位启动定损理赔、积极争取救助,同时主动对接琉璃瓦、石棉瓦、玻璃等灾后重建所需物料供应商,了解和收集商品价格、质量信息,建立可靠供应商清单,加快灾后重建,确保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感谢你们来给我们送物资呀!感谢党!感谢政府!天灾面前,党和政府就是我们老百姓永远压不垮的屋檐!”骆驼山村领取应急物资的一名村民感谢道。


图片2.jpg

夯卡同福苗寨安置点为受灾群众集中提供热餐食

图片3.jpg

拉忍村安置点为受灾群众集中提供热餐食

凝心聚力,绘就党群连心“同心圆”。“我们村主要是同福苗寨这一片受灾比较严重,冰雹灾害发生后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我们的后勤保障点便准备就绪,清扫地上破碎的瓦片,搭棚子,烧火,切菜,煮饭,一切有条不紊,村组干部、群众都踊跃参与其中,灾难面前大家都表示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夯卡村支书麻金革说道。

在县委、县政府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调度下,腊尔山镇还在凝聚多方力量: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腊尔山镇灾后重建工作、十分牵挂受灾群众,各级领导深入受灾严重区域开展群众慰问和指导救灾工作,并作出重要部署。县应急局两天多次支援棉被、生活用品、防水篷布、应急床架、机压炭、米、油等应急物资。县市场监管局派出专班深入腊尔山镇开展县冰灾物价上涨维稳告诫工作。各驻村工作队后盾单位分管领导来到现场查看受灾情况并指导工作队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目前,全镇社会秩序平稳,群众情绪稳定、积极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党员干部继续奋战在清淤消杀、灾后重建一线,党旗在救灾前沿高高飘扬。

来源:凤凰县腊尔山镇

作者:严慧芳 郭健邦

编辑:黄文渊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