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八项规定为笔 绘作风建设新篇

凤凰新闻网4月23日讯(通讯员   胡湘玉)“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作风建设,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如同一把利刃,斩向作风积弊的沉疴,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深刻的作风之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规矩定,清风起”,八项规定立新规。中央八项规定,虽短短600余字,却字字千钧。改进调查研究,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真听实察,不搞形式主义,让政策制定更贴合民生实际;精简会议活动,力戒空话套话,开短会、讲短话、求实效,提高工作效率;精简文件简报,杜绝无实质内容的文件泛滥,让信息传递更精准高效;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规定,从各个方面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这八项规定,犹如一套清晰的行为准则,为党员干部划定了纪律红线,树立了新的工作规范,以新风正气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利剑出,腐风息”,严惩不贷树新风。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党中央秉持“零容忍”的坚决态度,铁腕出击,向“四风”问题全面宣战。从违规吃喝的奢靡享乐,到公款旅游的肆意挥霍,再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慵懒敷衍,各类违规行为被一一揪出,受到严厉惩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对违规干部绝不姑息,一批批顶风违纪者纷纷落马,一个个典型案例被公之于众。这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犹如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党内党外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成功刹住了过去被视为难以遏制的歪风邪气,一举攻克了诸多长期存在、屡禁不止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公款吃喝现象大幅减少,铺张浪费得到有效遏制,党员干部们纷纷转变工作作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巨大变化,对党的信任与支持与日俱增,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

“常警惕,防变异”,持续防范隐形风。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四风”问题也在不断变换形式,出现隐形变异现象。有的以“培训”“调研”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有的通过 “快递送礼”规避监督,还有的借各种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这些新形式给监督带来了挑战,但也警醒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 “四风” 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松劲歇脚的心态。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精准发现问题线索,让隐形变异的“四风”无所遁形;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自身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党性修养,从思想根源上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久久为功,成风化人”,常态化巩固成果。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要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需从制度建设、教育引导等多方面入手。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让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在教育引导上,通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使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要坚持开门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让群众参与到作风建设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共同维护良好作风的氛围。只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真正让八项规定的要求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八项规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为笔,绘就作风建设新篇,以优良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让党的好风气好形象成为引领时代前行的旗帜,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来源:县委组织部

作者:胡湘玉

编辑:黄文渊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