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在前四卷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总结。
学习这部著作,就是要把握“两个结合”的真理密码,读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背后的思想伟力,在乱云飞渡的国际变局中锚定航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凝聚共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怎么学?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真理力量转化为实践成效。
原原本本学,把握“真理的味道”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确保认知不偏差、理解不表面的关键方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展现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守“人民立场”“辩证唯物主义”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又融入“民为邦本”“守正创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理论既有真理的厚度,又有文化的温度。
我们学习第五卷,就是要在原原本本的阅读中,触摸真理的本质内核,感受思想的磅礴力量。
泛读可以知全貌
通览全书,了解第五卷18个专题的逻辑架构,同时串联起第一卷至第四卷的核心内容。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到“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持续深化、不断完善。
精读可以悟精髓
深析要义,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主线中,精准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核心路径与实践要求,深入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等创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发展。
研读更能明方向
对标践行,从“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部署要求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切认识到党的创新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学有层级,由浅入深。唯有紧扣泛读、精读、研读的阶梯式与递进式学习,方能筑牢认知根基。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考察了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情况。
融会贯通学,把握“逻辑的脉络”
理论学习不能“碎片化”,而要“体系化”。既要找准理论的“关节点”,更要理清观点之间的“连接线”。
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时,结合其历史逻辑,在贯通全卷中把握思想演进脉络。
从历史维度看,第一卷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第五卷提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时间跨度从2012年到2024年,世情国情深刻变化,党的理论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回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中应运而生,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纵深和时代价值。
所以,读懂治国理政的思想脉络,本质上是读懂一部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应答史”。
要多视角“融会”
以点带面,从“四个倡议”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担当,从“中国式现代化”看民族复兴的路径,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等,在多元视角的观照中触摸理论体系的“筋骨脉络”。
要多维度“贯通”
连线成网,将第五卷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理解理论的“源”与“流”;与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起来,把握实践的“纲”与“目”;与前四卷贯通起来,看清思想的“继”与“承”;与自身工作实际贯通起来,找到落实的“桥”与“船”,在多维贯通中筑牢思想践行的“四梁八柱”。
见微知著,纲举目张。只有在融会贯通中,才能真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左图为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家过去的外景(资料照片); 右图为2023年10月20日拍摄的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家的外景(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联系实际学,把握“实践的路径”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在实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始终紧扣“怎么做”的实践逻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我们学习的关键,就是要将这一实践逻辑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既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又细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施工图”,全面阐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
比如,在经济领域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文化领域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这些内容正是实践逻辑的集中体现。
要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导向”锚定实践方向。面对发展中的堵点,从“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的论述中找破局思路;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惠民举措;应对风险挑战,靠“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部署筑防护屏障。
不可学用脱节,需重知行合一。每一名学习者都应成为理论的“践行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科学思路、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让真理力量在火热实践中充分彰显。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部重要著作,既镌刻着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足迹,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光芒。深穷此“理”、笃行此“道”,方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让真理之树常青、实践之果丰硕。
编辑:黄瑞婷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
编辑:刘姚燕
本文为凤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