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融媒11月6日讯(通讯员 黄前进)11月4日,凤凰一中《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项目组前往湘西州溶江中学,聚焦首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的成果推广,开展了一场富有深度与实效的交流活动,共同探索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活动合影。
交流活动中,课题核心成员张幸老师带来了一堂生物课《合理用药》。张老师巧妙地将课前学生日常社会实践的成果——用药安全手抄报、与家长共同设计的家庭小药箱等,逐一融入教学主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常见的药品包装盒,深化了对安全用药知识的理解。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命观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更将知识学习升华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家庭健康呵护意识的建立,赢得了在场师生和领导的高度赞誉,完美诠释了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

张幸老师执教的生物课《合理用药》。

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紧接着,课题核心成员包昌菊老师呈现了一堂充满“乡土味”的地理课《一方水土猕桃,一果富农兴凤凰》。课堂以学生品尝家乡特产——凤凰红心猕猴桃导入,瞬间点燃了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规模化种植猕猴桃利与弊的分组辩论,模拟政府、农民、经销商三方共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色扮演,以及为家乡特产设计宣传口号的“代言”,这三个层层递进的学生活动把课堂推向高潮。这堂课将课本理论与本地的优势资源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运用知识、思辨问题,真正实现了课堂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地理课堂展示。
两堂高质量的示范课引发了两地教师的深度思考与热烈讨论。大家围绕“如何有效组织课堂学生活动”“如何提升实践活动融入课堂的有效性”、新中考要求等核心议题各抒己见。教师们普遍认为,面对开卷考试的新形势,教学的重点必须从知识的简单记忆转向能力的综合培养。像张幸老师和包昌菊老师这样,将社会实践的成果引入课堂,或将本土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教学案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其信息整合、材料分析、逻辑思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这正是应对新中考、实现素养提升的“金钥匙”。

两校教师进行交流研讨。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课题成果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教学理念碰撞。它为全州教师如何利用实践活动和本土资源赋能课堂、应对新中考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凤凰样本”与“溶江经验”,必将对推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来源:凤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前进
编辑:周奕
本文为凤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