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祖春与沈从文兄妹的情谊(上)

  凤凰少年刘祖春

  刘祖春,湖南凤凰人,沈从文的小同乡。在沈家兄弟的帮助下,青年时代赴北京求学,并与沈从文的九妹沈岳萌相恋。后来参加革命,奔赴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兼秘书长,是党内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1914年,刘祖春出生于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一个普通家庭,原名祖椿、石。六岁发蒙,写“上大人”,读《三字经》。因家中贫困,八岁就失学了。以后断断续续读了些书,但好学不倦,勤奋刻苦。因写得一手好字,十二岁便开始当文书,为家里挣钱。后来,为一家有权势的少爷当书童,陪读于沅陵朝阳中学。

  1928年,14岁的刘祖春深感到当书童没有出路,便投考贵州军阀袁祖铭在沅陵办的一所军政学校。因为年龄太小,没有考上。为了吃上饭,于是到袁祖铭的招收新兵站报了名。第二天,便随新兵队伍上了船,下行到了常德。就在那年旧历除夕,袁祖铭去唐生智部下旅长周澜处赴宴被杀,双方混战通宵,袁军群龙无首,惨败。大年初一,刘祖春挤在一群败兵中逃亡出来,在常德麻阳街一个老船夫家中躲了三天。大年初四,手里拿着一块银元,离开常德,行走六七百里路,沿途讨饭回到凤凰家中。惊吓加劳累风寒,害了一场大病,人消瘦了不说,右脚也溃烂了。一位苗族老大夫为他医治脚伤。在家休养了两个多月,脚伤差不多好了,闲坐在家里,帮助做点家务活,看看《水浒》。对于今后的前途出路,一片迷惘,十分忧虑。

  初识“贵人”沈岳霖

  1929年春天的二三月间,正当刘祖春四顾彷徨、心情忧郁时,沈从文的大哥沈岳霖突然闯进刘祖春的家中,从此改变了刘祖春的命运。

  沈从文的大哥沈岳霖,又名沈云麓,生于1897年,比沈从文大5岁。沈从文小说《芸庐纪事》中写的那位“大先生”就是他,是凤凰全城闻名的怪人。因戴着眼镜,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世面,也被凤凰人称为“洋人”。

  刘祖春晚年在回忆中,详细记录了这段交往。

  听见大门推开的响声,有人用一口嘶哑而含糊不清的声音在门外边大声嚷:“这是刘祖春家吗?我找他。”当时刘祖春正坐在小板凳上收拾一堆小白菜。抬头一看,呆住了。这个外号“洋人”的老大哥跟他家非亲非故,素不相识,为什么找上门呢?

  刘祖春跛着一条腿,走到他跟前,惶惑地看着这个怪人。

  “老弟,你叫刘祖春?……脚有毛病? ”刘祖春点头应道,“从常德走回来,脚走坏了。”接着引他进了书房。

  沈岳霖站着张望一会,面带笑容地问:“老弟,你猜猜看,我为什么来找你?”刘祖春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见沈岳霖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大信封,交给刘祖春,快乐得像个孩子。

  这是沈从文从上海写给刘祖春的第一封信,用毛笔写的。刘祖春看完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接着,沈岳霖又把沈从文从上海寄来的一本带点橘红色封面的小说集《入伍后》交给刘祖春。

  “我这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那时才十五岁,刚刚走进社会,经历过一些旧社会落后和丑恶现象,感到苦闷的时候,他突然来到我身边,我真幸运,他来得多么及时!他帮助我打开了一个崭新世界,一个我这样年纪做梦也梦想不到的新的精神世界,一个充满光彩充满希望的新世界。一走进这个吸引力蛮强烈的新世界,我的精神便不再苦闷,完全换成另一个样子,感到充实,觉得生活有了一线光明。”

  沈从文的《入伍后》写的是他在湘西镇筸队伍中的生活,使用的文字和语言几乎都是凤凰人的口头语。这种新的文风深深地吸引着刘祖春,使他看到一片新天地。不久,又从沈岳霖手里接到沈从文从上海寄来的《阿丽思中国游记》。“从文的小说对我正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幼稚的心真的给了一份勇气”。后来,他又收到了沈从文第二封信,一本文艺刊物《红黑》,是他和胡也频主编的。

  原来,沈从文到北京以后,有个习惯,凡是手头看过或不打算再翻阅的五四时期的和以后新出的书刊,照例寄给沈岳霖。大哥的家中塞满了新书新刊物,完全是个五四时期的思想小宝库。刘祖春从这些书刊中读到五四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的名字如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周作人和一些外国作家文学家的名字,知道中国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要民主和科学才能救中国。“我像一个十分饥饿的人吞食着云麓送来的新书刊中包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思想和认识上一下子长大了十岁……我要走新路。”

  沅陵是湖南沅水流域中一个大码头,也是湘西的门户,是湘西货物集散地。一位在沅陵做厘金局长的家乡有权势的“五老爷”,在沅陵讨了一个外号叫做活观音的青年女人做小老婆,把家安在沅陵。他看中了刘祖春,要他去做文书,任务有三个:每天为他抄写公文;为他家厨房长沙大师傅每天记伙食账;陪他两个儿子一个侄儿在当地一所基督教会办的朝阳中学上学。其实是当一个陪三位少爷念书的书童。

  1931年春,刘祖春决定离开这里,去读书。他搭上下行的麻阳船到了常德,以榜上倒数第一名考入湖南省立第三中学高师第六班。这个学校的前身是湖南西路师范学堂,是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很出名的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当时念师范的好处是,不收学杂费,又管饭吃,每年还发一套黑色学生制服。三年寒暑假期,他没有路费回家,便留在学校,狼吞虎咽看了不少中外文学名作,写了五篇短篇小说和一篇近两万多字的中篇小说。

  1933年末,刘祖春高师毕业,回到家乡凤凰,满以为可以在本县小学当上一名教员,但恶势力支配一切的家乡迫使他不得不出走,又回到沅陵。他失业了,住在沅陵一位姓吴的同学家里。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再一次遇见了云麓大哥。“你看你,愁成这个样子!老弟,要值价点!这样子,哪像个镇筸人。”沈岳霖的六弟沈岳荃在沅陵有个漂亮的家,即“芸庐”,他这时在为六弟当管家。六弟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这时已是一位少校团长了。

  又一天,云麓大哥拿着沈从文写给他六弟岳荃的一封信,找到刘祖春,大意是要他六弟邀集几个家乡军官成立个小小组织,帮助家乡贫寒子弟,到北京来上学。每月寄一二十块钱给他。信中专门提到了刘祖春的名字。“从文的信把我多年埋在心中难以忍受的羞愧、屈辱和痛苦,一齐涌上了心头,我鼻子感到发酸,我想哭。”站在身旁的云麓大哥似乎很理解他这时的复杂心情,语气非常柔和地说:“好了,老弟,何必这样子,一切包在我大哥身上,你放心。”

  几天以后,云麓大哥又找到刘祖春,大声嚷嚷:“老弟,真想不到,得余(沈岳荃的号)出的主意真妙,邀了几个熟人打了一场扑克,摆赌的抽去了头钱,还剩四十块,那,都交把你!天无绝人之路,你看你的运气多好!脚踩西瓜皮,动身走吧!”接着把四十块白晃晃的袁大头交给了刘祖春。

  第二天上午,沈岳霖挑选了一艘下行漂亮的麻阳船,跟船老板讲好船钱饭钱,还再三叮嘱船老板要好好照看“我这个小老弟”,然后才颤颤巍巍从跳板上走回到码头上,用他那只瘦小的手拍拍刘祖春的肩头说:“闯你的天下去,天王菩萨会保佑你!”

  (未完待续)

  范 诚

作者:范 诚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