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豪侠诗人田星六(上)

田星六先生。

田星六的老宅“晚秋堂”。

  张景龙

  在美丽的凤凰古城,离文昌阁小学不远处有一口百年老井,由于井水的源头是从山洞而来,于是当地人就管这口井叫“洞井”。洞井旁的坎上有一条百年古巷,巷子名也跟老井名一样被人随口叫做洞井坎弄子。古巷深处有一幢百年老宅,背靠南华山,面朝喜鹊坡。如果说井名巷名都有些“土气”的话,那这幢老屋的名却一点也不土,不仅不土,相反还极富诗意———晚秋堂。

  晚秋堂主人姓田,名兴奎,字星六,号晚秋,是清末民初与柳亚子齐名的南社诗人。在当时的南社,有“北柳南田”之说,其中北柳当然是柳亚子,而“南田”则指的就是这位星六田兴奎先生。

  田星六祖上并非凤凰城里人,而是离凤凰城七公里远的廖家桥马王塘人。田家世代以务农为生,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田星六的父亲田庆焕生来聪明,能唱山歌,能跳茶灯,能演阳戏,能舞龙狮,而且各种常见的民间乐器样样在行。乡下人一聪明,自然在乡下就待不住了,于是田庆焕在结婚生子后就来到凤凰城里发展,读书,习字,学画,学一样精一样,最后竟然在文昌阁旁边开起了学馆,当起了塾师。几年后,田庆焕攒了些钱,在学馆附近的洞井坎弄子里置了一处房产,然后把老婆孩子从乡下接进城来,从此田家从田庆焕这一代开始就正儿八经地成了凤凰城里人。

  田星六于同治十一(1872) 年出生在马王塘乡下,那时他父亲还没有进城,家中比较贫困。而田星六自幼就喜欢读书,尤其嗜读韵语。父亲拿不出钱来为他买书,性子倔强的田星六就每天跑很远的路去借别人的书抄下来带回家读。韵语读多了,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时脑子里就会经常跳出一些句子来,于是他便开始学着自己写诗填词。

  迁居凤凰县城后,田星六就在父亲开办的学馆里学习。清光绪辛卯(1891)年,19岁的田星六参加了县、府两级考试,成绩优秀,获得童生资格。于是他来到黄丝桥高堰村做塾师,一边教书,一边攻读。五年后的光绪丙申(1896)年,田星六参加了当年的童生试,因其诗中有“晚凉卷尽洞庭秋”句,受到湖南学使江标的高度赞赏,认为可与熊希龄当年咏棉花的妙句“此君一出天下暖”媲美,因而顺利考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入泮凤凰敬修书院学习。

  此时的中国,正值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维新运动开展时期。田星六的老乡熊希龄与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创设南学会,办《湘报》,以推动维新变法。到了光绪戊戌年(1898)9月,维新变法失败,谭嗣同魂断北京菜市口,熊希龄则被朝廷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所幸的是,朝廷命其“严加管束”熊希龄的地方官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内兄、衡阳知府朱其懿。

  1902年,朱其懿调任常德府太守,熊希龄也随他来到常德。朱向来热心教育,当年他在任沅州知府时就创办沅水校经堂,发现了“湖南神童”熊希龄,并将自己的小妹嫁给了他,从此二人结为姻亲。署常德府太守之后,朱其懿不忘初心,上任伊始就创办了西路师范讲习所,并让熊希龄总理讲习所事务。1903年,赵尔巽出任湖南巡抚,在长沙开办师范学堂。朱其懿适时将西路师范讲习所改为西路师范学堂,由熊希龄任监督,面向西路各县每年招收两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就是在这一年,田星六以优异的成绩入选该学堂学习。

  1904年,日本和俄罗斯为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爆发了日俄战争,给东北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清朝廷竟然对此敢怒而不敢言,引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慨。熊希龄针对此事件出了一道“吾国如何自强”的作文题要学生论述。田星六在文章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改革政治,发展教育,举办实业等一系列主张,很有见地。熊希龄阅后拍案赞道:“华章可读,胸有良谋,腹有珠矶。”“与我所见,十同其九”,于是将此文让全校师生“传观”,并向赵尔巽强力推荐田星六。赵尔巽看了田星六的文章后也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遂于当年派他赴日本官费留学,进入东京宏文师范学院师范速成班学习。

  在由上海乘海轮去日本长崎的途中,正值大批倭兵赴中国旅大作战。田星六目睹那些骄横跋扈的日本兵,内心深感悲愤,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礼失求诸野,汤汤去国情。

  黑风吹海大,孤剑压船轻。

  舶物此通市,戎车方戒兵。

  伤心谁版图,乃不与征营。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去日本求学时的心情,更抒发了他对日俄帝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开战,而清政府竟然丧权辱国、不敢过问的愤慨之情。

  到日本后,田星六在宏文学院第一次接触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同时通过对比,他感受到了日本的先进与强大,以及中国的羸弱与落后。为此他深感忧虑与不安,写了《海东感兴》四首以抒发自己的感受,其中一首是:

  铜驼泣血卧荒榛,坐见天骄斥凤麟。

  铁聚九州成几错,丝牵一发击千钧。

  能乘竹筏行浮海,厌说樱花独占春。

  笑里睡狮群自慰,艰难薪胆更何人。

  正因为看到了中国与日本的巨大差距,所以田星六在学校刻苦勤勉,发奋学习,以求“师夷长技以制夷”。当时跟田星六同一年去日本的还有一位凤凰本家老乡,名叫田应诏,读的是东京振武学校。田应诏经常从新宿区河田町跑很远的路到宏文学院所在地牛込来找他,但不是来找他玩,因为他知道田星六对他所喜爱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他找田星六是来向他借钱的。原来田是武人,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玩,东京都从美景美食美酒美人,到歌寮酒屋茶舍艺伎,好玩的地好玩的事他都要去玩,因此每月的资费经常捉襟见肘。每到这时,他就跑到宏文学院来找田星六“借”钱。田星六是文人,碍于本家老乡的面子,既不好不借,而且借去了更拉不下脸向他索还。于是聪明的他就想了个法子,每个月发放廪膳费后先把伙食费留足,余钱就赶在田应诏来“借”之前全部用来买书,因此他在毕业回国时从日本带回了好几箱子书籍。

  在日本留学期间,田星六结识了黄兴、秋瑾、朱菱溪、王时泽、程潜、陈强等热血青年,与他们常相往来,与黄兴更是来往频繁。在黄兴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他表示“若为中国革命之必要,抛头颅,洒热血,亦在所不惜”,并于归国前夕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同盟会。

  1905年秋,田星六从日本宏文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凤凰,被辰沅永靖兵备道庄赓良聘为学务,胸怀鸿鹄之志的他有了用武之地。其间,他先后创办了凤乾永晃四厅中学和简易师范学校,并将父亲的私塾改建为蒙养学堂。

  1907年,庄赓良擢升湖南布政使,他没有忘记博学多才的田星六,上任伊始便将他用为芷江盐局局长。当时芷江有不少穷人因买不起盐而身患各种疾病,一身豪侠之气的田星六于当年年底将库存余盐全部用来赈济当地穷苦百姓,受到该县民众的称道和拥戴。然而,他的做法却遭到了上司的责备,心高气傲的田星六一气之下辞职回到凤凰。

  田星六回到凤凰之后,爱才的庄赓良让他重回教育岗位,任劝学所总董。上任之后,他将原办的蒙养小学改为模范小学,还积极发展乡村小学教育,并对地方所办的各学堂实行大胆的改革,提出了育人、学文、习武“三育并重”“学以致用”的教育方针,并为模范小学题了“公诚勤俭”的校训,作为学生的为人准则。他的这种先进教育理念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后来与他齐名的南社诗人、书画家田名瑜就是其中的代表。

  田名瑜又名田个石,是现代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授业恩师,对沈从文的影响很大。可是田名瑜小时候却是个十足的小顽童,而且还是一个标准的小赌徒。他少年时经常在腰间别一块一尺多长的楠竹块,裹腿里插一把黄鳝尾小尖刀,在附近城乡集市和庙会戏场热闹处游荡,“寻衅打架,聚赌哄人”。自从拜在田星六的门下之后,田星六每日要他“读古书,学诗词”,与他叔侄相称,常带他去玉皇阁、留云轩书斋教他习文工诗,填词作赋,并给他讲做人的道理。在田星六的悉心调教下,田名瑜改邪归正,学业大进,最终成了与田星六齐名的著名南社诗人。

  1909年,经熊希龄保荐,田星六出任四川省军医学堂提调兼江安营防主要幕僚。其间田星六还兼办《蜀江报》与《醒世报》,继续鼓吹民主革命思想。1911年8月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哥老会在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的领导下,将7月刚成立的保路同志会改建为保路同志军,并于9月在成都先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长江下游各地的保路同志军也纷纷举事响应。田星六此时已在江安县参加了保路同志军,并极力策动江安营防众头领举事,以配合辛亥革命起义。在随军前去攻打成都途经嘉定时,田星六给熊希龄写诗四首,题为《嘉定军中呈熊秉三先生四首》。其中一、二首为:

  沉沉草野问英雄,一鼓镗然起大风。

  呼与同盟刑白马,会须痛饮抵黄龙。

  三千敌忾衣如铁,十万纵横笔有锋。

  军旅固惭非素学,指挥如今自高骢。

  不袭雄文赋美新,手分沧海截修鳞。

  姑推袁绍为盟主,转笑王敦尚可人。

  师有一成终复夏,楚虽三户必亡秦。

  沙场便死男儿事,肯负昂藏七尺身。

  这几首诗虽为田星六这位舞文弄墨的文官所写,然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气吞山河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却胜过几多驰骋疆场的戎马战将!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然而,中华民国成立不到两个月,孙中山为了顾全大局,将临时大总统位让给了袁世凯。田星六得知之后义愤填膺,写信给黄兴,一针见血地指出,袁世凯“心怀叵测,谋篡大总统位!”接着愤而辞职离川。

  在川期间,田星六于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初心,清贫为官,勤奋写作,1909年秋至1912年春,他创作了150余首诗。当他辞职回到家乡时,亲友们都来看他,以为从“天府之国”当官回来的他定会满载而归,谁知他却“囊空如也”,仅向亲友们出示诗歌《剑游集》一卷。亲友们摇头叹息,甚至有人认为他在天府之国为官三载,如此清贫还乡实在太寒酸。可是田星六当年的学生田名瑜却感慨地赞道,此诗卷是星六叔“三年心血之积也,将不减千黄金!”

  《剑游集》共154首诗,这些诗有《入峡》《巫山曲》《登白帝城》《谒昭烈庙》等写景抒情之篇,也有《嘉定军中呈熊秉三先生四首》《寄侄个石》《拟行路难寄某友》《和答陆五》等酬赠友人之作,还有《屈宅吊三闾大夫》《秋日杂兴十首》《蜀中杂咏五首》等感伤时事之章。这些诗大都与现实紧密联系,表达了他心系国事的情感和诗人当时的思想与抱负。如《秋日杂兴十首》之一中写道:

  足迹半天下,新书成几何?

  泛谈九州小,丛累一身多。

  心倦尚为客,道高真有魔。

  忽闻东海啸,开眼对山河。

  田星六回到凤凰后,辰沅永靖道道员陈强先后请他出任乾城、凤凰等县县长,但他坚辞不就,一心办学,恢复了停办的凤乾永晃四厅中学,并出任校长。次年,他被调往西路师范任监学,同时教授日文和国文课,并在教学之余兼任熊希龄当年创办的《沅湘日报》主笔,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孙中山、黄兴悲痛万分,发誓为宋报仇。孙中山向全国发出《讨袁宣言》,发动了史称“二次革命”的讨袁战争,但不久归于失败。1915年袁世凯积极筹备恢复帝制,遭到全国民众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再度发出《讨袁宣言》,于是护国战争兴起。是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通电讨袁,组成护国军,派因反袁被撤职逃往云南的前湖南检察使张学济返回湘西,组织力量,于1916年2月在乾城宣布独立。张学济任护国军湘西总司令兼辰沅道尹,任命田星六为湘鄂联络使,这一次田星六欣然赴命。不久,田星六又被程潜聘为湖南招抚使署顾问。在协助程潜、陈强稳定了湖南局势之后,田星六被调任永顺县知事,不久又被调往慈利县任知事。

  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张学济被任命为湘西护法军总司令,并授陆军中将衔。同年12月,湖北陆军第一师师长石星川与中央陆军第九师师长黎天才在荆襄宣布独立后遭北洋军围攻,石、黎遂向湖南求援。于是广东大元帅府命张学济任湘西护法军援鄂总司令,同时授田星六为陆军上校团长,命他赴前敌督战。张学济率军万余人,经桃源、常德浩浩荡荡北上,向湖北荆州的公安、石首、松滋等地发动进攻,然而却被北军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吴光新各个击破,损失惨重,最终经石门、慈利退回沅陵。

  田星六这次随军北征时,一路上看到战区的百姓“老弱流离,死亡载道”,在到达湖北之后的各次大小战斗中,又看到本同属中华子弟兵的南北两军士兵却在雪雨中自相残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他开始为这场战争给国家所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到痛心。他在一首题为《北征》的诗中写道:

  久乱宁国福,连师驱北征。

  荆襄关大计,戎马到书生。

  冷雨关山雪,长刀子弟兵。

  艰难念民役,孑立望承平。

  诗中反映了诗人一介书生于乱世之中戎马征战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深陷战争灾难之中的广大民众的深切同情,期望国家不再有战争,不再给生灵带来涂炭,百姓能永享和平与安宁的美好愿景。

  (图片由田星六后人提供)

作者:张景龙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