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别样的凤凰——— 《凤凰街街巷巷》序

高歌一曲庆丰收 彭博 摄

怡心 彭博 摄

  瘦骨嶙峋的湘西秀才田特平,一地方文化研究者。出生凤凰,说话行事论人,典型凤凰味道,标准的凤凰伢崽。

  凤凰,县城不大,名气不小,于夹山之间,借一条窄而弯曲的沱江活得虎虎有生气。土著、来此发财的江西老表、镇压苗民起义,获军功封妻荫子的前朝军人等等“杂烩”,在一座小得不忍卒“看”的镇上一锅煮起,“炖”出了含笼本土人的执拗顽强,江西人的精明算计和军人的果敢勇武为一体的凤凰精神,这种精神又经过楚巫文化的漂染,越发显得孤傲不群,特立独行,形成既有大丈夫气概,又有楚人浪漫狷狂气质,还有少数民族观物取象的思维习惯为一体的地方精神风貌。

  熊希龄“达”则担纲总理,组建人才内阁,希图革新中国,“穷”则惠及天下,毁家纾难,成为中国第一慈善家。沈从文一生横跨两个时代,无论社会如何热闹喧嚣,绝不随行影从。他总能高标独秀,于一静处,独立地用自己的脑子看这个世界。黄永玉更是张狂放肆,一副“要在讲道理中搞点不讲道理,在不讲道理中讲点道理”,独行而不依附,独思而不迷信。

  正是如此,这群小镇居民却常常能给诺大世界一点震撼和惊诧。小小的三房四弄,七街九巷,不出总理,便出将军;不出将军,便出侠客;不出侠客便出铁匠、染匠、篾匠、桶匠、瓦匠、泥水匠、阉猪匠,出九佬十八匠。他们个个都把工匠精神玩到极致,弄得凤凰人概念中的技艺即艺术,艺术即技艺,把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混在一起,满大街都是工匠,都是艺术家。至于出诗人、小说家、画家……那都是家常便饭,手到擒来。就拿作家说,不出则已,一出就是沈从文、再不就是田耳。还有一大批作家如菌类云集,只是暂时苦于没有机缘出头。

  在凤凰,别看今天是邻家顽劣小儿,光头刺青,一晃眼,几年功夫,可能就是骑高头大洋马回来的官佐,或者京城搞暗杀闹得鸡飞狗跳的革命党徒,再不就是誉满华夏倾倒徐志摩、林徽因的大文豪,要么就是让弘一大法师既恼火又喜欢的画坛鬼才……

  掐指算来,仅从清道光年间到光绪元年这三十几年,凤凰就批量生产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官员近两百人,交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到了民国,龙脉不断,又涌现出7位中将,27位少将,以及科学院士、文化名流、商界精英……这座小镇,以极少人口,奉献极多人才,且都是一跺脚,都能进入历史的人物,真的是“凤凰”之城,满城尽是“凤凰”飞。这里,每个人都在命运的安排之下,把自己演得活色生香,精彩纷呈。

  于是,这个田特平按捺不住了。现实里,身边每天行走的人群都那样精彩地演绎着日常人伦“话剧”,记忆中,祖辈讲述的那些凤凰传奇,经过日月发酵,常在梦中摇撼心灵。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特平迎遇了火辣辣的独异人格,迥异特征。他打小开始阅读这座小镇,用了五十年的阅历,阅读那些已经成长为中国大历史中的大人物,和在世俗生活锅碗瓢勺中讨生活的平民百姓一起合力完成的这部中国传奇,他一定有过无数次灵魂悸动。那些惊天地泣鬼神和引车卖浆打铁做秤的伟大和平凡、崇高和卑微、英雄和世俗、庄严和幽默……竟然如此丰富且杂芜地充盈疯长在这块方寸之地。他敏感地意识到,个中一定有社会发展脉络和人性成长秘笈,他不想用所谓理论去肢解这些活生生的生命样本,他决意用文字做一本凤凰的人性账簿,客观记述社会大变局中一座小镇和一群人物的相互关系和独特个性。

  他给这本书取了个极有味道的名字《凤凰街街巷巷》。他大量地使用极为难懂的凤凰土音把凤凰故事讲得风生水起,韵味十足。这种别开生面的方言书写,一方面给看官带来极大的麻烦,另一方面,却“原生态”地传递了“凤凰味道”。他的书写注定不是给思维懒惰的人看的,而是给那些对湘西文化历史感兴趣,对凤凰风骨感兴趣,对民情风俗感兴趣的“有心人”看的。因为,要读懂和“无隔”地理解他那些诘屈聱牙的方言,非费一番眼力和耐心不可。要知道,方音是文化形态的重要元素,吴侬软语、秦腔晋味、粤港鸟语、川江号子、东北大嗓门……所有方言都传递了字面内容无法涵括的大量信息,只有沉浸其中,方可意会领悟。

  这是一次吃螃蟹的尝试。相信会有各种评价。

  作为挨着凤凰的麻阳人,爷爷又做过陈渠珍幕僚,读特平的文字,越发感到其文“不平”。做人要直,作文要曲。特平文章一口方言,就“曲”得要命。但是,更“曲”得有味。

  这是一本到现在为止最为详细描述凤凰人文地理的作品。从文星街、中营街、滕家湾到老营哨、白羊岭,十五条街巷,几十条弄子,数百户人家,一一白描勾画出来。王家弄狭窄弄堂,在大雨磅礴中对街屋檐水稀里哗啦形成的对射,是孩子们最大的快乐;中营街的将军府第巍峨挺立,标示着小镇人们的奋斗目标;张提督家的宏大和沈提督家的精致,显示出后辈命运走向;大角色面馆一边吃面一边听大角色讲笑话,成了比茶馆更能聚人气的小镇名店;每一条街道都结构不同,即或是石板路,也是弯的弯直的直,宽的宽窄的窄。有大富人家的徽派小青瓦风火墙,也有临水边讨生活的百姓他们那些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那些伸在水里的廊柱,像无数条鹭鸶江边吸水时展开的密密麻麻长长短短的脚杆,别有一番情致。想象得出,这是一座多么有性格的小镇,它容下了如此多的不同,镇小而海纳江河,多种文化风格并存,不求一格一律,但求多样繁复,这是不是正是这个小镇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秘诀?现代工业化的几何线条所进行的逻辑切割,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是不是也把最适应野放的思想给阉割了?

  这也是一本类似清明上河图那样的小镇世态百相图谱。书里不仅勾描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这凤凰“三剑侠”,描述了田二胡子田三胡子那个显赫家族的成长历史,讲述了刘士奇、田君健等一大批从草根到将军的血战史,更为精彩的是,但凡在这个地方凭着一份手艺、性格、思想、经历,故事、传奇,甚至超常的长相和行为,给小镇平添了趣味、念想和喝彩的角儿,都在田特平这本“心灵史”中被记忆,被怀念,被说道。

  在《张文德提督府》一节中,他把体现在张提督家族身上“三穷三富不得到老”的规律,生动地演绎了一番。张提督鏖战血拼出来的财富,到他重孙张大少时代已经“脱卵精光”,但是,尽管穷途末路,张大少那份贵族气概一点也不丢。在大雨磅礴中,无伞雨中行走的张大少,那真是一道世纪风景。他于雨中款款而行,对路人劝诫毫不领情,优雅迂阔地回道:“宁可湿衣,不可乱步”。这便是凤凰人那种硬撑场面不失尊严的个性。

  进士巷的赵师爷,祖荫支付完了,到他这一辈就只有做讼师的份。这家伙长得牛高马大,心却细致如发。他待人热情,老少无欺。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做讼师绝不做讼棍。他有自己的底线,一辈子守着,无论如何穷途潦倒,也不放弃。他的“三冇”名扬整个小镇。“冤枉人嘎(家)的冇写,仗势欺人的冇写,冇站到理的冇写”,就算给再多的钱也不写。

  赵师爷的业余爱好是当“票友”,特别喜欢唱傩堂戏。每到无事,他便参与戏班演出。他的嗓门大韵味足,一开腔,便轰响半个小镇,能听到赵师爷的行腔走板,都是上世纪的荣幸啊。

  道台衙门廊坊中住着姓吴的仵作,全城唯一的“验尸官”。说是验尸官,那都是现代称呼,在当时地位极其低下,“仵作”这份职业几乎无人肯做,吴仵作做了这份差事,于是一辈子都找不到婆娘。直到有一次,他为一个受了冤屈的女人澄清了事实,这个女人为了报答他,忍住他一身尸味,决心把自己奉献给他,这个时候,他才开了女人缘。但是当仵作看到眼前这个女人捂住鼻子,闭上眼爬上那架摇摇晃晃嘎子作响且臭烘烘的木床时,竟然心一软,把这个到手的女人放弃了。就这样,吴仵作一辈子把光棍耍到生命尽头。这个小人物心中的那份干净,是世俗红尘里的人无法理破解的。

  个性且忠义,厚道且勇武,耿介而多气,率性而善良,几乎是这个小镇居民的共性。无论王屠夫还是刘琴师,聂胡子还是刘大炮,无论家势正旺还是家道中落,这个小镇绝大多数人物放在历史枰秤上,都算得上“人物”。在凤凰,就算那些阴损龌龊喜欢暗算之人,在“坏”的技术上,那也是一等一的“棒”。凤凰,就没有“差”的人。

  这还是一本真实记录百工匠人,民间技艺,世俗风物的“纪录片”。

  读完《凤凰街街巷巷》,脑海里就一定闪现周吹子的布,吃到王老板的面,看到王药师拿脉的手,领略阙药师观病的眼,你还会闻到伍老板的豆腐香,品味肖屠夫的刀法,感叹谭铁匠的活……那个时代,在凤凰这个局促狭小的地方,用手艺讨饭吃是要管一辈子的,因此,艺不能不精,技不能不熟,态度不能不热情,承诺不能不守信。这种工匠精神,在凤凰人倔强霸蛮的性格逻辑中,被演绎得格外地道严谨,也格外韵味隽永。

  正因为如此,外地戏班子到凤凰城唱戏,都要先拜码头,唯恐一句唱错,便百里千乡丢尽颜面,生不如死。这个地方人人都能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牡丹亭》、《西厢记》倒背如流。这里的银匠,做的银饰都是活的,观音慈祥、喜鹊欢腾、龙狮威猛、鸾凤和鸣。木匠的墨线直不直,铁匠的钢火淬不淬,染匠的色彩纯不纯,篾匠的刀功细不细,全城人都心里一本册,功夫差的都别想在这座小镇里混。就算刽子手,那夺命的最后一刀利落不利落,都要在全镇有名望的人口中获得认可,才能领受这份差事。

  凤凰古镇,屁大点地方,放一午炮,都会把远郊胆小鬼吓得阳痿,吓死城边的鸡狗那都是常事。但是,这里出谋国大臣、戍边将军、革命党人、辛亥刺客、割据军阀、抗战群英、文学巨擘、画坛鬼才、梨园精粹……这里几乎成了近现代中国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库”。那些活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无论多么辉煌传奇,或是相守各自的生命本分,都在发奋地“认真”活着,都在孜孜矻矻追求要成为某个行当的“角儿”。所谓第一流的大人物,那都是一跺脚,就能使历史感受震源的家伙。那些街巷里弄的普通百姓,也都活得有精神头儿,在做人上,都必是能产生响动的人物。

  凤凰,这个湘西人的生养之地,其文化、精神、思想和行为方式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很难说清楚。但是,从《凤凰街街巷巷》精细描绘的场景中或许能够寻找到蛛丝马迹,至少能感受到这个小镇的特殊味道。

  ○张建永

作者:张建永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