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团结报】“竹鼠王”田忠冬

QQ截图20190716162708.jpg

田忠冬(中)在自家竹鼠养殖场与专家交流技术。

文/图 记者 赵 欢 通讯员 田景明 熊文宙 王浩铭

一名普通下岗工人,面对命运挑战不甘屈服沉沦,自主创业,从家庭小养殖开始做起;一个专业养殖大户,先富之后不忘带富,感恩他人,回报社会。

他就是田忠冬,7年的摸爬滚打、探索提升,创立的爱华竹鼠养殖场已跃升为湘黔边和州内最大的竹鼠养殖企业,拥有浙江、广东、贵阳等地众多客户,年存栏种竹鼠5000只,销售商品竹鼠10000多只,销售额达210多万元。

夫妻创业艰辛路

走进爱华竹鼠生态养殖农场,林木葱茏,一排排竹鼠栏舍掩映其中,5000多只毛茸茸的竹鼠憨态可爱。在栏舍里见到田忠冬,他正与养殖专家讨论交流养殖技术。

他原是凤凰县雪茄烟厂职工,1998年,34岁的他成了下岗工人,当时全家5口人,父母年老多病,孩子刚刚一岁,失去了稳定收入来源,眼前一片迷茫,感觉整个人生跌入了冰窖,为了赚钱养家,田忠冬先后干过建筑工、做过小生意……

“2012年,我无意间从报纸上看到一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竹鼠发财的消息,到网上一查,才知道竹鼠养殖是一个前景和效益都非常不错的项目。抱着试试看的想法,2014年初,从广东引进了200只种鼠,搞起了竹鼠养殖。”谈起当初养竹鼠,田忠冬打开了话匣子。

引进种苗后,他像照顾刚出生的婴儿般悉心照料竹鼠,凡事亲力亲为,养殖场建成后,就没睡过一个安逸觉。由于缺乏养殖经验,6个月后,母鼠就是不怀孕、不下崽,还成批成批的死亡,最后只剩下60只种苗,损失了8万多元。从建场到引种,前后花了30多万元,其中25万元是从亲朋好友手里借来的,想着沉重的债务,田忠冬急白了头。

“当初真想打退堂鼓!”田忠冬说,之所以坚持下来,离不开亲人和组织的支持与帮助。爱人当初毅然决然辞去工作跟着他创业,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候,并肩一起共渡难关。县农业局和科特办的技术帮扶让他一路坚持了下来,在养殖技术关键时刻,两家单位指派技术专家,进驻竹鼠养殖场,分析问题找原因解决技术难题。在组织的介绍下,田忠冬还专门来到州科协学习竹鼠养殖技术,同时自己也主动潜心钻研,不断加强养殖方面的技术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田忠冬养殖场存栏种鼠1500只,销售商品竹鼠2000多只,还清了当初创业欠下的所有债务。2016年,存栏种竹鼠2600只,出售商品竹鼠3000多只,收入60多万元,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大家同步才叫富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同步才叫富,人要懂得善良与感恩,才能温暖前行。”这是田忠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致富后的他时刻惦记着乡亲们。成立了凤凰爱华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投入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潮之中,采取委托帮扶、股份帮扶、直接帮扶和土地流转股份帮扶等利益连接措施,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和订单销售,吸纳有养殖意向的村民,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带大伙抱团养殖竹鼠一起脱贫致富。

阿拉营镇黄丝桥村贫困户段绍明,去年全家脱了贫。他逢人总夸耀自己是“三金”农民:“租金+股金+薪金”:将自家5亩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租金2500元,持股分红1000元,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20000多元。

木江坪镇中寨村农民杨胜标,2016年慕名前来学习竹鼠养殖技术,在田忠冬的帮扶支持下回村办起了竹鼠养殖场,2018年底,他的竹鼠养殖场初获效益,出售商品竹鼠1000只,营业收入21万元,获纯利9万多元,还存栏种竹鼠500只,辐射带动本村贫困户16户。

近年来,田忠冬投入扶贫资金10.8万元,扶持培育木江坪、林峰、阿拉营等乡镇竹鼠养殖经营主体5家,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511人,户均增收5000元。爱华竹鼠养殖合作社先后被省、州、县分别授予“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湖南省金牌竹鼠养殖基地”“湘西自治州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合作社”“凤凰县竹鼠养殖同心示范基地”。他被评为“凤凰县政协优秀委员”和“凤凰县工商联优秀执委”。

谈起下一步,田忠冬信心满满:积极申报竹鼠养殖“三品一标”认证,树立凤凰竹鼠品牌,力争2019年底存栏竹鼠种苗8000只,出售商品种鼠1000套,商品肉竹鼠15000只;帮扶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800名贫困人口脱贫;延长竹鼠养殖产业链,做好竹鼠产品深加工,开办一所竹鼠农家乐。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乡亲远离贫困,大家齐步奔小康。

来源:《团结报》2019年07月16日03版

作者:赵欢 田景明 熊文宙 王浩铭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