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网格”探索出虹桥社区治理新路径

凤凰新闻网10月31日讯(通讯员 徐维励)虹桥社区隶属于凤凰县沱江镇所在地,成立于2020年4月,辖区总占地1.4平方公里,辖区划分为12个网格,46个微网格,人口1766户4429人,涵盖了一个自然村寨、一个单位宿舍、两个商住一体小区及其他居民自建房屋。社区以服务辖区、惠泽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整合辖区优势资源,凝聚各方力量,通过党建带动、服务支撑、联点共建,破解社区服务力量不足、资源链接不足、居民参与度不高的基层治理难题,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社区“党支部”共筑居民“服务保障圈”。虹桥社区党支部着眼破解共建联点单位凝聚力较弱、治理合力匮乏等问题,通过“找”“谈”“建”“接”“做”相结合的举措,积极创新协调联动方式,全面推行社区“共建联点”协商机制,将县纪委、县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县城投公司等7家不同领域的单位党组织纳入“共建联点”成员,实行成员单位“包网格”制度,建立资源、需求、责任清单,定期召开共建联点联席会议,及时公示成员单位完成情况。

建立“三级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虹桥社区党支部努力构建“社区—网格—楼栋”的“三级体系”组织,按照“摸清底数、成立组织、发挥作用”三要素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在职报到党员特长,开展“每季度一走访”活动,采取社区统筹、单位联动、楼栋自荐等,建立8个小时以外的服务体系。每个网格组建1支由社区网格长、包联单位、派出所民警、辖区党员、社区村医、物业服务企业和爱心协会等多方力量加入的暖心服务小分队。先后解决了网格内乱堆乱放、私设地桩、违章建筑、停车难等矛盾纠纷106余件,协调相关部门助学困难家庭儿童、看望慰问孤寡老人、解决居民用水困难等民生问题35件。

红马甲“调委会”提升居民“参与度”。虹桥社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以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为抓手,整合“五老乡贤”丰富资源,发挥社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和老模范有威望、有学识、有作为的优势,组建“五老乡贤调解团”+“三长”联动的红马甲“调解委员会”。同时,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推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议事协商制度,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院落平坝、楼道单元门口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议事协商,形成“民生微实事”项目。通过向社区“共建联点”成员单位、相关执法部门、志愿服务组织发出问题清单,协调解决小区线缆杂乱、飞线充电、停车秩序、楼道小广告、占道经营等治理难题60余件,开展老年人义诊、防电诈宣传、法制宣传等民生服务40余场。

优化服务—搭建基层治理“便民桥”

“需求+服务”,推行“白+黑、8+16”工作模式。虹桥社区推行“白+黑、8+16”工作模式,根据居民年龄、身份、办理业务需求等形成“定制服务”。将8小时外网络值守与夜晚巡查走访有机结合,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在矛盾纠纷调处中,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同时,社区建立9支 “志愿服务队”,根据43项政务服务清单,帮助居民医保代缴、养老保险代缴、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领,提供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帮代服务,先后为居民解决高龄认证、低保申请、居住证等问题310件,解决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菜难,噪音等问题64件,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106件,服务群众358人。

“需求+文化”,打造“社区精神文化品牌”。依托虹桥社区宣传阵地,把新的策划理念融入到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中,把居民的需求变成行动,为社区文化建设“提案”。打造虹桥社区品牌、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推选清廉家庭、清廉人物、平安家庭户等,每年开展社区文化活动20多场,吸引居民群众参加人数2300余人。

“需求+创新”,创建“红色人大驿站”。为深化“人大+驿站”的服务模式,虹桥社区人大联络站按照每月逢“5”和“10”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并协同社区户外者工作驿站,创建“红色人大驿站”服务新模式(“2服务”即为辖区居民和游客提供“零距离”“有温度”服务,“6载体”即为党建引领一面旗、议事协商一个站、学习充电一个室、便民服务一张网、巡回法庭服务一张图、办理事项一张表,“X服务”即为决策联议、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困难联帮、政策宣传、旅游咨询等),通过驻虹桥社区人大代表走访居民家,实现辖区1766户全覆盖走访,人大代表全员进站接待人民群众200余人次,深入所联系区块,召开民情恳谈会50余场(次),1500余名居民代表参加,收集问题108个,推动解决人居环境改善、交通设施优化等民生关键事103件,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发展。

深化志愿—画好群众幸福“同心圆”

虹桥社区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化模式,把服务与社区工作有机结合,让志愿服务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力量。“志愿+服务”,推动服务专业化。社区志愿服务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统一管理,具有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云APP实现在家门口注册,依托社区网格群和公众号,做好社区志愿者的发动、招募、登记和活动积分工作。截至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3400余名,聚焦“一老一幼”等重点群体,开展“小手牵大手”、“旅游服务”和“理论宣讲”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多样化服务。“志愿+品牌”,助推服务精准化。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定向对接,立足“老有所依”重点群体开展品牌志愿服务。社区成立日间照料中心,立足日间照料中心的书画室、刺绣室、K歌室等功能室,就近召集具有专业特长的老年人,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美”、“小而专”、低成本、常态化的特色服务项目。社区先后组建了红色教育宣讲团、合唱团、戏曲团、舞蹈队、健身操队等文体志愿活动组织,定期深入各小区、居民院落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深受广大居民欢迎。“志愿+激励”,增强服务持续性。为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增强志愿服务的黏性与持续性,社区创建了“积分制”志愿服务兑奖项目,将志愿服务积分化,用参与的次数和居民的评价为依据。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得相应的积分可以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兑换生活用品、生活服务等,也可转赠给独居老人、高龄长者、环卫工人等有需要的群体使用,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爱心传爱心”的良性循环机制。“志愿+宣传”,促进服务名片化。虹桥社区充分运用微信群、公众号和新媒体等方式,搭建志愿服务网上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通过线上平台宣传,链接各方志愿服务资源,积极开展扶弱助残、帮困助教、敬老爱幼、法律援助、科学普及、就业培训等活动。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所学所长服务社区,所见所闻内化成长,用实践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

来源:虹桥社区

作者:徐维励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