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县:“四抓四促”提升干部教育质效

凤凰新闻网12月17日讯(通讯员 吴一超)近年来,凤凰县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在培训载体、课程开发、师资队伍、跟踪问效上下功夫,着力构建体系健全、富有特色、学用一体的干部教育体系,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质增效。

抓培训载体促“育有平台”

依托郑培民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省委组织部授牌的湖南省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菖蒲塘村),以“1+1+N”的办学思路,提质县委党校“主阵地”,开发打造文旅+特色产业的大坡村、《爱在竹山》传统村落民宿沉浸式体验的竹山村、“黄金茶”阳光产业的椿木坪村、“风貌+产业”新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的建塘村等现场教学点7个,精心打造现场教学线路,以干部教育培训带动民宿、餐饮、土特产等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11月,组织全县17个乡镇、县直单位、县管国企党政主要领导111人,集中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培训班,让“‘关键少数’人”深学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思想认识上再统一、思维视野上再拓宽、工作重点上再聚焦,进一步做好对标对表和因地制宜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县委党校举办培训班次17期,培训干部2500余人。2024年郑培民廉政教育基地单个现场教学点就承接各级各类培训班次100余期,培训省内外党员干部7747人次,带动创收30余万元。

抓课程开发促“学有干货”

坚持在“讲清楚、讲透彻、讲到位”上下功夫,通过邀请省州专家指导、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新课试讲、集中专题评审等方式深入开发精品课程,开发干部教育培训理论课程。按照“教学在林间、吃住在农家、体验在田野、群众是教员、大家齐参与”的教学模式,深入开展情景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开发现场教学课程。深挖特色课程激活潜力。今年来,整合县域政策理论解读、党史知识、红色教育、绿色教育、地方特色文化优质资源开设研发《凤凰古城的文化解读》《苗族文化》《凤凰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等地方文化及县情县策调查研究课程8堂,传承凤凰历史,讲好凤凰故事;开展湘西各县市异地教学文化交流,到花垣县十八洞村、龙山县茨岩塘等地进行党性教育异地现场教学,进一步强化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用“网上党校”激活活力。通过中央网上党校、湖南网上党校、共享课堂等云直播课,帮助县级党校更好提升理论深度,视野高度。利用干部教育网络学院参加各类学习教育培训,截至12月,全县党员干部完成中、省网院学习专栏学习共25421学时,学习完成率达100%。

抓教学创新促“教有所长”

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内外党校、干训基地、知名高校等接受系统性培训或考察学习,提升教师统筹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开阔视野。综合利用省州师资库、领导干部上讲台等方式多渠道补齐师资短板,为学员填补知识盲区。抓实主业“必修课”。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校理论教育的主体,将“四史”、党风廉政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班次,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强化培训内容精准供给。创新教学创新“基础课”。坚持“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将共享课堂、网上党校等云课堂纳入主体班教学,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共享性;坚持“教师学员互动”相结合,设置学员论坛、集中研讨、演讲比赛等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学员之间进行学习交流、经验分享,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外请师资“拓展课”。通过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各类专家学者、先进典型人物等赋能党校课堂。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工作机制,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课培训,变“领导”为“领学”,更好帮助干部以讲促学、学用相长。今年以来,14个县级领导、22个县级部门领导及乡镇党委书记走上党校讲台。邀请省、州级党校教师、高校教授、省州级单位领导、县级单位领域骨干、县内资深专家等共计48人。

抓跟踪问效促“训有实效”

深入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跟踪问效提升计划,严格加强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管理。落实“三种测试”以考促学。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对象、培训时长等不同特点,组织开展入学测试、随堂测试和结业测试,通过“课前测能力、随堂测态度、课后测效果”相结合方式,全面深入、及时准确的了解掌握学员学习效果。推行“三个评价”结果运用。严格执行学员培训评价机制,通过参训学员、党校、组织部三方面评价,对学员在校学习、出勤、测试、任职、履职、发言等情况实行积分制管理,全面了解参训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情况,同时,建立干部学习档案,如实记录参训党员干部的综合评价,作为干部评先选优、职级晋升、选拔任用参考依据。开展“两项评估”夯实质效。紧盯备课和授课质量,抓实备课质量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开发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激发教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对每一门新开发课程进行内容的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进行评估、打分,严格质量把关,确保学员听得懂、学得到、用得上,对未达标的课程不予以入课堂。

来源:县委组织部

作者:吴一超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