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热爱在泥土中茁壮成长

凤凰新闻网5月15日讯(通讯员 蒋文杰)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党靠群众工作起家,也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当热爱与看家本领深度融合之时,成为群众工作的“底色”后,看家本领便有了温度与力量,这份源自内心深处的驱动力,便能让治理效能拥有最坚实的情感根基和行动支撑,化作无需外力督促和约束的自觉行动,让群众工作开展迸发出“1+1>2”的叠加效应。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群众工作能力作为贯穿治理全过程的核心本领,既是考验干部直面矛盾、勇于担当的“试金石”,也是检验是否具备破解民生难题的“真本事”。广大基层干部要不断破除“白熊效应”的思维枷锁,以务实态度锚定合理目标,用创新方法提升服务效能,在热爱的土壤里深耕细作,才能让群众工作在脚踏实地中实现质效的螺旋式提升。

以热爱之心深耕“鱼水情”,淬炼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要始终把“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作为工作标尺,只有清醒认识自己的身份定位,摆正服务态度,才能在处理琐碎事务时保持对工作的热忱之心,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民为师也要学会以民为友,基层工作难点不在于专业技术壁垒,而是考验能否将心比心,以情暖情,是否把工作和为人做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去了。要深知“专家号”难医治“疑难杂症”,锃亮的皮鞋踩不进泥泞的田埂,干净的制服也难抵沾满泥水的蓑衣。感情是双向的,只有真心付出,热情以待,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当干部真情服务时,群众定会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推动者。唯有始终保持这份真挚情谊和对工作的热情,才能让干群之间的“鱼水情”历久弥新,“连心桥”才能在友谊长存中愈发巩固。

以热爱之姿躬耕“责任田”,书写实干奋斗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再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比不上深入一线的亲身实践,基层干部需涵养热爱民生实事的真挚情怀,主动下沉、与民同行,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中增进民生福祉。群众事无大小,为民服务绝不能依靠花言巧语和一纸空文,更不能急于求成,被功利心蒙蔽。要多置身于田间地头、村口院坝,多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沟通。要坚信问题是安坐产生的,办法是实干得来的,学会在共事共耕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共情共鸣能力,在实干中倾听,精准定位工作方向的偏差,审视工作落实的差距。方法易得,然热爱难得,唯有心怀热忱,愿去做,才能做得更好;愿意为,才能屡创佳绩。与群众交流时,应保持朋友般的热情,善用通俗易懂的土话方言,常换位思考,在交流处事中去挖掘工作中的“盲点漏点”“堵点难点”,探寻纾解民生困难的“灵丹妙药”“千方百计”,切实将为民之事、解难之事办得实实在在,让群众真正受益。

以热爱之火传承“先锋志”,播撒奉献担当的火种。基层是培育热爱奉献精神的沃土,这里有最丰沛的阳光雨露,每一颗热爱奉献的种子都能随时汲取养分,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继而播撒新的精神火种。如同农作物生长需要选育良种、培厚沃土、固土培根、精心照料,在基层实践中,奉献精神的传承同样需要在“传帮带”中得到悉心培育。唯有以热忱浇灌、用温情守护,莫让奉献者寒心,莫让追光者蒙尘,才能让奉献的薪火永不熄灭,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这份执着坚守的力量,源于前辈的认可、事业的成功以及群众的点赞。事实上,心怀热爱、甘于奉献者从不匮乏,难得的是让这份热爱与奉献在基层深深扎根、蓬勃生长的土壤与环境。当我们以匠心耕耘这片精神沃土之时,定能看见奉献之花开满山野,让热爱永远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来源:县委组织部

作者:蒋文杰

编辑:龙珍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凤凰概览
  • 凤凰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艺频道
  • 凤凰政务
  • 专题专栏
  • 新闻中心
  • 影像凤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凤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