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5月2日讯(记者 黄文渊)五月的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吊脚楼群映着粼粼波光,青石板路上人潮如织。五一假期,在摩肩接踵的景区里,一群身着“红马甲”“荧光绿”“执法蓝”和橙色环卫服的身影,用汗水守护着游客的“诗与远方”。
志愿者“红马甲”:日均3万步的“活地图”
“虹桥往上走,走上去以后左边就是虹桥,右边是南华山景区!”5月2日上午,志愿者张湘军用沙哑的嗓音给游客指路。像他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分布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里,为每一位有需要的游客提供帮助。
黄金周期间,志愿者们化身“全能帮手”。他们为游客讲解凤凰人文风情、景区景点、停车区位、游玩攻略、拍摄合影、找回走失儿童等等,用实际行动给游客解决切实需求,展示凤凰旅游文明暖心的形象。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这次放假回家乡当志愿者,收获满满,比宅家打游戏有意思多了,每天都是三万多步数,霸屏微信步数第一名,也让我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实现人生的价值有很多种方式。”志愿者杨圆圆说。
五一前期,凤凰县对假期的志愿者进行招募,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主动加入,凤凰籍大学生也回乡积极参与,凤凰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对志愿者们进行培训,给500余名志愿者集中“充电”,大家激情满满,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留下热情好客的凤凰印象。
公安交警“荧光绿”:用身体当“潮汐标尺”
“进城车辆请走右侧潮汐车道!”5月1日傍晚,进城车流剧增,凤凰公安交警部门的民警手持喇叭在城北高速下线疏导。面对巨大的通行压力,民警们用隔离栏“变魔术”——晚高峰进城方向扩车道,早高峰再切换为出城主通道,大大缩短拥堵时长。
在沱江大桥执勤点,女警杨芳的手机计步显示日均3.2万步。这个执勤点的车流量较大,几个同事商定决定采用“交通手势+方言喊话”疏导法,用本地土话提醒本地车辆绕行:“游客大老远来,咱们得多让让。”这套方法让核心区通行效率明显提升,过路的游客摇下车窗给他们竖大拇指!
执法“蓝”:24小时在线的“安全网”
在烧烤摊密集的虹桥周边,执法队员挨家挨户的提醒商家注意用水电及煤气安全。“炉子离煤气罐至少保持1米。”他边说边帮摊主调整灶台位置。这份细致换来零安全事故的答卷,也收获商户的理解:“他们巡查时总顺手帮我收凳子,咱也得守规矩不是?”
在古城里,执法蓝的身影也是随处可见的,他们或是在巡逻,或是给游客指路,或是给带孩子有老人的家庭提供帮助,或搬婴儿车,或搬轮椅,哪里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环卫“橙”:让青石板路24小时发亮
凌晨四点的虹桥下,环卫工李淑芬和同事正用高压水枪冲洗石板路。她们发明了“扫帚+水枪+水枪”三步清洁法:先用扫帚清理大块垃圾,再用铲子剔除石缝里的口香糖,水枪冲洗后再清扫一边。“假期每天清运垃圾的工作量加大了很多,但我们绝不让垃圾落地超10分钟。”李淑芬跟她的同事们都在用心守护着古城的干净清洁。
晚上游客都休息后,环卫工人就会上岗,清运商家放在店铺门口的垃圾,清扫路面,大家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他们守护古城一年又一年,每一个干净整洁的背后都是他们默默在坚守。
“群众过节,干部过关”的凤凰传承
“手机微信计步天天霸榜,现在是名副其实的‘铁脚王’了。”文旅局局长杨晓莉笑着说。自凤凰古城旅游兴起,凤凰便形成“全员保假期”的传统。
“我们五一假期,干部都是坚守在旅游一线,晚上沱江河边游客集中,我们会去充当人墙给游客分流;白天会在人流车流集中的点位执勤;虽然很累,但是看到古城里秩序井然,游客脸上的开心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很值得!”沱江镇的一名干部林艳说道。
当最后一波游客乘着夜色离开,古城门楼上的灯笼渐次熄灭。执法队员还在巡查未收摊的商铺,环卫车仍在转运当天最后一批垃圾,志愿者岗亭里“有事请找我”的横幅迎着夜风高高飘扬。
“在凤凰,最美的是灯火辉煌的夜景,而可以与之媲美的是凤凰人的温暖热情。”北京游客周先生在留言簿上写道。正如沱江水千年不息,凤凰人用“干部过关”的坚守,让这座古城始终保持着动人的温度。
来源:凤凰新闻网
作者:黄文渊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