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兑现现场
凤凰新闻网11月20日讯(通讯员 张金 田红芳)婚约破碎,当初精心准备的彩礼、“四金”及银饰该如何处置?近日,凤凰县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巧妙运用“法俗共融”工作法,高效兑现申请人合法权益。
婚约破裂,彩礼何去何从?
在湘西的婚嫁习俗里,彩礼、“四金”、银饰是缔结婚约的重要信物,承载着对新人的美好期许。2023年,吴某与龙某按当地习俗订婚,吴某给予龙某16.8万元彩礼,外加“四金”及一套银饰,龙某家按惯例回礼5700元现金。共同生活一年多后,两人因感情裂痕终止婚约,当初象征情意的财物,转眼变成双方争执的焦点。吴某要求返还所有彩礼及“四金”、银饰,龙某却只同意部分返还。2025年初吴某将龙某诉至凤凰法院。
婚约财产返还并非“一刀切”,法官在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双方是否办理结婚登记、共同生活时间、是否生育小孩等因素,并结合本地婚嫁习俗,依法判决龙某返还吴某彩礼105,495元及“四金”、银饰一套。判决生效后,龙某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履行。
法俗融合,巧破执行困境。
判决生效后,龙某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干警活用“法俗共融”工作法,让执行既有法律的力度,更含司法的温度。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全面排查被执行人龙某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线索,同时明确向其释明法律规定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划清不可触碰的法律红线。
考虑到龙某的苗族身份,干警跳出传统执行思维,从民族文化与情感层面寻找突破口。“我们苗家最讲‘好聚好散’,情义比财物更珍贵。”干警多次上门,用苗族“诚信”“体面”的婚俗理念拉近距离。一次次恳谈,一步步引导,执行干警用接地气的沟通方式帮龙某算清了“法律账”“经济账”和“人情账”,使其彻底打开心结,让她从最初的抵触,逐渐转向理解与接纳。
主动履行,案结事了人和。
在执行干警的耐心调解与法律威慑下,龙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主动筹集资金、整理首饰,一次性向吴某返还了105,495万元彩礼及全部“四金”、银饰。她坦言:“法官既讲法条也讲情理,让我明白婚约不在情义在的道理。”这场婚约财产纠纷,最终在法与俗的平衡中圆满化解。
法官提醒,彩礼本是情意的象征,婚恋中应重情轻礼,理性对待财物往来,注意留存相关凭证。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婚恋风尚。
近年来,凤凰法院高度重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审理与执行,将“法俗共融”工作法贯穿审理与执行的全流程、各方面。在审理阶段,法官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同时将符合公序良俗的少数民族婚嫁习俗作为裁量返还比例的重要参考,使判决更具说服力、更接地气;在执行阶段,则在法律框架内巧妙运用对“礼”的民间共识进行疏导,促成当事人自动履行。这种“法治为本、良俗为用”的实践路径,已成为凤凰法院高效化解纠纷的一把“金钥匙”,在法理情中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下一步,法院将继续深化这一机制,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培育文明婚俗注入法治正能量。
来源:凤凰县人民法院
作者: 张金 田红芳
编辑:黄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