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10月23日讯(通讯员 李松蔚)基层是政策实施的主阵地、工作落实的最末端,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基层赋能,让广大基层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但少数干部却进入误区,把基层减负当做不思进取、躲避责任的“挡箭牌”,“轻装上阵”变成“不战而降”。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要让广大基层干部提振精气神、激发动力源、挖掘潜能力,主动担当作为,凝心聚力谋发展。
以实干担当为切入点,减形式不减服务。文山会海、台账报送、拍照留痕等各种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影响干事创业的激情。减去整治形式主义将基层干部从“表海”“会海”“打卡”中解脱出来,释放更多精力运用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真正形成勤政务实的工作局面。“纸上调研”少了不意味着就可以不调研了,相反基层干部要俯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多倾听百姓的疾苦声,在实地调研中自然留痕。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基层干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减负腾出的时间、空间放在真抓实干上,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的心声,深入检视,主动整改,围绕基层干部需求精准施策,让基层干部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干实事、出实绩。
以考核指标为指挥棒,减压力不减动力。基层干部普遍存在“高负荷运转”的情况,长期高压的工作让基层干部身心疲劳。但为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工作,不能拿来当逃避任务的借口。为基层减负,要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强化斗争意识、奉献意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争做“开路先锋”,真正让主动谋事、积极干事、真诚共事、勇于成事蔚然成风。要切实把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减下来、频次统筹好,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让基层“该干什么”变得更清晰。定好了方向就抓紧干,各级党组织要紧抓考核管理,牢牢牵住考核的“牛鼻子”,将经济提质、市容焕新、幸福安居等具体考核指标逐步分解落实,强化不定期监测评估,不搞平衡照顾、体现考核区分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以干部培养为突破点,减数量不减质量。为基层减负,减的是量,求的是质,加的是劲。要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现象,推动力量往下沉,注重培养基层干部的专业素养。坚持将年轻干部培养纳入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开展联合办班、专题培训等活动,运用情景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模式,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深化导师帮带,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挑选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手把手”传帮带,帮助他们在生活上解困、在业务上解惑、在工作上解难,引导他们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投身基层,扎实工作,让“小马”尽快成长为经验足、素养高、业务强的“壮马”,全力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马车。
来源:中共凤凰县委组织部
作者:李松蔚
编辑:黄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