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10月9日讯(通讯员 吴东林 彭程)金秋时节,凤凰县吉信镇高塘村 120 亩高山水稻正式进入收割季,当地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推进秋收,一台台收割机穿梭于稻田,机械化、智能化的高效收割模式正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绘就出一幅绚丽的现代农耕丰收图景。
10月上旬,走进高塘村百亩高山优质稻基地,乡间田野遍地金黄,稻浪翻滚,“轰隆、轰隆、轰隆……”的机器声响彻田坝,一台台水稻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奏响了秋日丰收的 “交响曲”。所到之处,一排排稻穗被整齐地卷入机器腹中,完成切割、脱粒、分离等一连串工序。一眨眼功夫,金灿灿的谷粒便通过卸粮筒装入袋中,粉碎后的稻穗秸秆则被均匀地抛洒还田。在收割机难以到达的田埂边缘、陡坡地块,十余名村民组成的人工收割队正忙碌不停,左手握住稻秆,右手挥起镰刀,“唰唰” 声中,一片片水稻应声倒地,整齐地铺在田间。
“以前人工收割一亩地,一个壮劳力得埋头干三天,现在收割机开过去,一个小时就能收完一亩多,机器不仅效率高,还降低了人工成本,真是省心又省力。”高塘村党支部书记吴元香表示。
高塘村位于吉信镇西北部,平均海拔700米,高山水稻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让当地产出的高山大米具备 “品质优、口感佳、营养高” 的鲜明特质,深受市场青睐。
今年以来,高塘村种植高山优质稻120余亩,亩产约为450公斤,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又依托合作社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带动农户稳定参与、共享收益,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同时,村里积极推进品牌化建设,申请 “吉信高塘米” 商标,着力将这一高山优质 “黄金米” 打造成具有辨识度的区域特色品牌,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2024年以来,高塘村引入机械化种植模式,从水稻插秧、田间打药到成熟收割,全流程实现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有效降低农户劳动强度,更通过标准化作业保障了大米品质稳定性,为守护粮食安全、推动高山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让高山 “黄金米” 真正成为激活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 “金钥匙”。
来源:吉信镇
作者:吴东林 彭程
编辑:龙珍